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QQ空间

01版:头版

02版:要闻

03版:要闻

04版: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特别报道·微视点

05版: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特别报道·微视点

06版:读桂·社会

07版:读桂·社会

08版:读桂·社会

09版:聚焦中国

10版:深度国际

11版:深度国际

12版:勇争霸

13版:写传奇

14版:文娱关注

15版:财经·彩票

16版:早上好

返回 2024年08月01日

12岁女孩豪掷5万
买“高阶”卡牌

让孩子“上头”家长“头疼”的卡牌有何魔力?

桂林晚报      2024年08月01日     
  “买卡不炫,等于白买。”12岁广东女孩张秋把自己集来的稀有卡和特殊价值的卡牌围成6圈,拍成花样视频,配上这些文字,发到朋友圈。这6圈卡牌的价值,将近2万元。为了拥有这些卡牌,过去一年里,她花了5万余元。
  为什么一张小小的卡牌会让平时乖巧节俭的小孩变成这样?

  现场座无虚席满地“废卡”
  “同学都玩卡牌,为加入他们,我也就开始玩了”“我会和同学互换喜欢的卡,老师不允许把卡牌带到学校去售卖,但我们可以在网上买”“我的目标就是稀有卡,其他普卡直接扔掉”……
  记者连续多日走访北京市西城区某商场售卖卡牌的店铺,发现一到周末,大量中小学生或坐或站在商品墙前拆卡,卖家设置的专门供卡牌消费者拆卡的区域座无虚席。两名读初中的孩子在货架前挑选卡牌,他们拿起一盒掂一掂后再拿起另一盒。“我们主要是想要‘稀有卡’,掂一下感觉重量,虽然不太准,但有时候也能掂中。”一个孩子对记者说。
  还有一位家长带着孩子在店里拆卡。她介绍,孩子今年上小学五年级,收集卡牌快一年时间了,“平时在学校周围的文具店买卡牌,有次拆到一张价值268元的‘高阶’卡牌,兴奋得不得了,拉着我特地来这里再试试运气,不来就在家哭闹。”
  记者看到,店内不少拆卡者脚下有大量卡牌。一名女孩说,这些被扔掉的都是普卡,一个盒子里也就能留下几张“稀有卡”,其他没有收藏和炫耀价值的都会被扔掉。“暑假期间,同学们会约着一起来这里,大家一包接一包地抽,还会相互借钱买。”“竟然一张好卡都没有。”记者循声望去,只见几名女孩撕开各自手上的一盒卡牌,迅速查看卡牌右上角的英文等级小标,发现没有自己想要的标志,当场就把3包卡牌扔掉。“不是好卡,就叫废卡,这学期我们扔掉的废卡就有上千张。这都不算啥,我们几个人钱不多,就是简单玩玩,比我们厉害的同学多多了。”一名女孩说。
  在另一家售卖此类卡牌的店铺,记者看到,有的孩子随身携带专门的卡册、卡套、卡包和卡砖(保护和展示卡牌的容器),和其他小朋友商量着换卡;有的孩子一口气买下3整盒共90包卡牌,买好后席地而坐,一包包拆开……

  上瘾卡牌成了社交密码
  这些未成年人为何沉迷于抽卡拆卡?记者采访发现,不少人是从“跟风”到“入坑”。近日,广东某小学的李老师注意到,班上的女同学大多都在玩卡牌,一些同学是为了“跟风”:不玩卡牌的同学会被认为“落伍”了;在同学群里,有的孩子会显摆自己的卡牌;在一些孩子眼中,有了好的卡牌,就等于有了好的人缘。
  “比‘跟风’更可怕的是‘上瘾’。”李老师说,这种卡牌的性质与之前学校明令禁止过的烟卡的性质极其相似。她在班上调查发现,已有半数学生接触过这种卡牌。不少同学说自己“瘾大”,已经买了“几十次”。当问及拆卡带来的感受时,四分之三的学生用“上瘾”来形容。
  比如张秋。一年前,她从同学那儿第一次看到这种卡牌,就想自己也拥有,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她告诉记者,自己收集卡牌的初衷,就是为了和同学们有共同话题。她从小卖部、商场购买卡包、卡盒,从开始花10元买一小包到后来豪横地花100多元“端盒”。
  把几个卡包摞起来对齐剪开,把卡牌成叠排好,迅速翻翻有没有“好卡”,这是张秋“行云流水”的一套动作,也是让她觉得“刺激”的时刻。她会把自己拆出来的卡牌拍成视频发到朋友圈,“同学们都羡慕不已。”
  一年下来,张秋砸下5万元购买海量卡牌,将“高阶”卡牌精装成册,这让她有了“炫耀”的资本。“不是每张卡牌都有进入册子的资格,只有‘稀有卡’才值钱。有时拆数十包卡才能出一张‘稀有卡’,其余大多是普卡,会被丢掉。现在看看那围成6圈的价值近2万元的卡牌,我觉得钱花得太值了,不但买来了成就感,而且买来了同学们的羡慕。”

  评级机构称卡牌最高价值21万元
  7月30日中午,记者来到南京市建邺区一家卡游店铺,发现门口摆着“小马宝莉”卡牌,售价从10元到几百元不等。
  记者购买了一份10元的袋装“小马宝莉”卡牌,将里面共6张卡牌在二手交易APP千岛上进行了估价,共价值3元。在千岛APP上,还可以查询到一些价格较高的“小马宝莉”卡牌,售价较高的可以达到3500元。根据央视财经7月28日报道,为了这种卡牌能再次交易,很多消费者会将买到的卡牌拿到卡牌评级机构进行评级,有机构曾表示经过他们评级的卡牌最高卖到了21万元。

  狂欢直播拆卡以小博大
  除了线下购买与交换,线上卡牌“以小博大”的方式更加疯狂,社交平台成了一些未成年人抽卡拆卡的狂欢阵地。记者在某社交平台看到,他们中的一些人组建了“×圈交流”“出收卡及避雷群”等社交群,在群里买卖自己手中的卡牌。
  “我在收××(某动漫人物的名称)卡,有卡的家人们私我”“24包自封包黑背保真!我是未成年人所以不走平台”……近期,这些群组关于买卖卡牌的热度居高不下。
  还有一些由拆卡直播间搭建的社交群,这些群往往链接不同的拆卡直播间。一些未成年人在直播间消费,希望能“花小钱,抽回本,甚至抽到更值钱的卡牌”。“恭喜宝宝拆出了3只小马!我们来给宝宝拆两盒卡牌。”记者点开某直播间,看到主播正在用“数卡牌上人物个数”的规则拆卡。
  在这种规则下,买家最少需要拍下售价29.9元的5个卡包,主播拆卡后根据卡牌上人物的数量兑换不同系列和数量的卡盒。根据规则,购买的卡包越多,数出的卡牌人物也就越多。以此类推,赢得卡盒的等级可能越高或数量越多,抽出“稀有卡”的概率也就看似越高。
  除了上述规则,还有“数蚊子”“非酋”等五花八门的玩法。

  律师称抽卡倒卖
  有涉嫌赌博可能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张亚菲律师告诉记者,盲盒抽卡存在不可预期性,属于娱乐性质的射幸行为。“如果抽出的卡牌价值和盲盒价格差距不大,那属于正常的商品销售。但如果盲盒中存在价值远高于盲盒价格的卡牌,且在市场上可以被高价出售,就是以小博大的行为,我觉得在一定情形下有涉嫌赌博的可能。”
  综合法治日报、扬子晚报、央视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