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伴溺水后小伙帮忙差点出意外 幸亏岸上人员及时伸出援手
泗洲湾这次成功救援
有不少经验值得总结
桂林晚报
2024年07月11日
炎炎夏日,到户外游泳的人多了起来。大家在享受清凉的同时,危险可能也在接近。7月9日傍晚,漓江泗洲湾水域,一个小伙子游泳时遇到险情,同伴前去施救,结果双双出现溺水情况。紧急时刻,两位热心市民伸出援手,帮助他们成功脱险上岸。
在采访中,几位防溺水和救援知识丰富的人士告诉记者,在这一次救援中,有不少经验值得总结。
两小伙水中遇险
热心市民成功救援
“救一下、救一下!”7月9日傍晚7点50分左右,漓江泗洲湾水域传来了几声呼喊。刚游完泳在岸边休息的邓永光心里一惊。当时,天还没有完全黑,他朝着呼喊声方向望去,只见水里有两个人正在扑水。
邓永光仔细观察后发现,那是两个20岁出头的小伙子,一胖一瘦,在距离岸边15米左右的水里挣扎,出现溺水情况。“当时,瘦一点的小伙应该是体力不支了,正面紧拉着胖小伙。胖小伙还有一点力气,一边挣扎一边向岸上呼救。”
邓永光说,那两个人原本应该是想游回岸边,但水有点急游不回来,只能被水一点点往下游推去。邓永光经常在这片水域游泳,对这里的水情、救援设备的位置十分熟悉,还知道下游不远处有一些钓鱼的平台,可以稍微靠近江中间一些。
“快拿救生圈救人!”邓永光一边大声呼喊,一边跟一位在岸边玩耍的热心市民迅速行动。他们分别从岸边的树上取下救生圈、救生衣往下游的钓鱼平台跑去。
三四分钟后,江中的两个人慢慢被水推到了平台前的水域。看到胖小伙还有力气,邓永光便大声对着他呼喊:“你往这边游一点,再过来一点。”这个小伙听到后,奋力向邓永光他们靠近。
见时机成熟,邓永光和热心市民赶紧把救生圈和救生衣抛到了两个小伙子身边。两个小伙子赶紧各自抓住救生设备,缓了几分钟后,慢慢朝岸边游过来。
傍晚7点58分左右,两个小伙子在众人的帮助下顺利上岸。回过神后,他们一个劲地对着救援者说谢谢。
自救时保存体力是第一要务
7月10日中午,记者跟随邓永光来到了泗洲湾水域的事发点。滨北路望·漓江设计师酒店对面有一个停车场,顺着停车场旁边的台阶往河边走,很快就来到了邓永光听到呼喊的地方。岸边的一棵树上挂着救生设备,下游不远处是钓鱼的平台。
邓永光说,上游游泳点水下整体比较平稳,那两个小伙子可能走得太靠江中心了,遇上急流没站住,就被水推了出去。下游水域情况比较复杂,有几个地方能站得住人,有几个地方又突然变深。两个小伙子一直在挣扎,慌乱的情况下很难自救。
邓永光是桂林市冬泳协会安新洲飞鱼队的队员,该队的宣传委员唐建春是这次救援的报料人。唐建春是一名游泳教练,也是广西游泳防溺水公益宣讲师。
唐建春向记者表示,据初步了解,此次事件发生时,较瘦的游泳者体力不支,拼命挣扎,较胖的游泳者在救助时被正面抱住难以动弹,最后只得紧急呼救。她说,在这次事件中,有一些经验值得总结,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
“自救时千万不能拼命挣扎,保存体力是第一要务。如果周围有漂浮物体,可以先抓住漂浮物,或者换成仰泳姿势露出口鼻,减少体力消耗。”唐建春说,有种姿势俗称“水母漂浮法”,双手双脚放松呈大字样张开,仰面躺在水面上,深吸气,紧闭嘴巴,能把胸腔和肚子变成“大气囊”,让人浮起来。但是,到了紧急情况,很多人做不到“水母漂浮法”,也可以尽量手指伸直并拢,掌心向下划水,双脚同时向下蹬,使自己的头露出水面,抓紧时机呼吸和呼救。
在自救时,千万别慌张,一定要向有人处大声呼喊或者挥手,让岸边的人知道发生了危险,并快速锁定溺水位置。
在7月9日的事件中,两个人同时在水中,从正面去营救同伴是不可取的。溺水者出于求生本能,会在水中乱抓。当他正面缠上救援者时,会用力把救援者往下按让自己头浮出水面呼吸换气。这样的情况下,被抓住不放的施救者也会处于非常危险的处境,救援将无法进行。
施救者要优先保证自身安全
邓永光是一名退休的火车司机,曾经当过兵,遇到有人需要帮助时,他总会伸出援手,近几年参加了防溺水的巡逻、驻守活动。
唐建春认为,这次邓永光的救援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成功案例,值得学习。“就算经过专业培训掌握一定救人技能,但不带救生设备徒手下水救援也会比较危险。所以,施救者应优先保证自身安全再去实施救援。应该遵循岸上救援优于水下救援、团队救援优于个人救援、器材救援优于徒手救援、先救有意识者等几个原则去施救。”
以9日傍晚的事件为例。胖小伙看到同伴发生溺水后,如果对方是清醒的,应绕到他后面,用语言引导他保持冷静。接近溺水者后,一只手托腋下控制溺水者,另一只手从溺水者的肩部向下夹胸拖带,不要掐住溺水者的颈部,保证其口鼻朝上能呼吸。随后,通过反蛙泳蹬腿,把溺水者拖救到岸边或者浅水处。
如果没有把握,可以大声呼救,寻求附近的人一起来帮忙。一定要紧盯溺水者的位置,告知救援人员,防止丢失目标错失宝贵救援时机。
此次救援中,相关部门在岸边放置的救生设备起到了关键作用。唐建春表示,距离较远时,可以把救生圈、救生衣、救生绳抛到溺水者附近,最好是上游,借助水流漂到溺水者身边。如果距离较近,可以使用救生杆,或者长树枝、木棍救援,待遇险者抓稳后,尽量多人一起往岸边拉拽。如果只有一个人拉拽,要尽量趴在地上或者采取弓步,最好能够抓住固定物,确保自己不会被拉入水中。
不过,避免危险的最好方法,还是时刻保持对大自然敬畏,千万不要掉以轻心。“在野外游泳时,身边一定要带好救生设备,比如橙色的‘跟屁虫’,戴上鲜艳的泳帽。一方面能够让过往船只注意到,另一方面能在体力不支时抓住浮球恢复体力。万一出现意外和危险时,可以方便救援者快速找到目标。”唐建春说。
记者林扬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