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时节 记者探访桂林最大的水稻“育秧工厂”
育秧基地为“桂北粮仓”
带来“好苗头”
桂林晚报
2024年04月26日

←工人在育秧基地里忙碌。

谢程芳介绍专业的育秧基质。

客户来签中稻秧苗预订合同。
本版图片均为 记者韦彦青 摄
正值春耕时节,早稻的插秧要在“五一”之前完成。眼下,全州的“女育秧师”谢程芳正在育秧基地里忙碌着,认真完成种植大户们的订单。
“80后”谢程芳是全州县龙水镇人,在她的育秧基地里,机械化育秧是一项重要农业服务业务,通过科技手段为客户开展水稻育秧,帮助广大的农户把水稻种好。在这个桂林目前最大的育秧基地里,现在已经完成早稻育秧订单超10万亩,预计全年可完成早中晚稻育秧50万亩。
“1+N”模式
提高育秧效率和产量
育秧是水稻种植的第一环节,谢程芳是全州县一名远近闻名的“女育秧师”。
4月24日,在全州县绍水镇150亩育秧工厂示范基地,技术员和工人不停地忙碌着。记者看到,十几个育秧工人把绿油油的秧盘盘起,准备装车运送到各个客户的种植基地。在每个育秧大棚门口,都挂着一张白纸,备注了订单客户名字、秧苗品种以及培育日期等,方便工人快速取秧。
谢程芳介绍,育秧工厂有数十个大棚,还有一套旋转式水稻育秧装盘机。在她身边,旋转式水稻育秧装盘机正在不停转动,让放置于其中的秧苗更好地接受日光灯的照射。记者看到,育秧装盘机上还装有水龙头,一站式完成自动浇水、施肥等育秧养护工作。
来到示范基地办公区,“全州县集约化、工厂化、标准化集中育种育苗中心”这些大字映入眼帘。谢程芳介绍,基地采用“1+N”育秧新模式,“1”就是一个育秧中心,浸种、消毒、播种、叠盘、催芽、出苗等整个过程,全部在苗工厂内完成。“N”就是向多种经营主体、多个育秧场地提供芽苗。
机械化育秧与传统的人工育秧有很大区别。“第一个是能进行种子有效浸泡和消毒,其次是机械播种更加均匀平整,也就是所谓的齐苗。另外,我们使用专业的育秧基质,再通过恒温恒湿进行密室催芽,发芽率可达99%。”谢程芳说,如果是人工育秧,容易出现种子腐烂、出芽率不高、秧苗不够粗壮等。专业的水稻育秧基质土不仅蓬松透气、有肥料,而且经过消杀,能够壮秧,提高粮食产量。
谢程芳介绍,密室催芽能确保恒温恒湿,保证出芽率更高,12个小时即可出芽,随后可以把秧盘移植到大棚或者放在装盘机上。传统的人工催芽,出芽率相对比较低。
“装盘机的优势就是可以节约地皮。一般情况下,40平方米的大棚可以育1亩田的秧苗,有了自动化育秧设备,仅10平方米就可以育1亩田的秧苗。”谢程芳说,这套设备可以一次性育秧150亩。
1人顶多人
为种植户节约成本
当天,来自全州县才湾镇的种植大户王明军,和育秧基地技术员签订中稻的育秧合同。王明军种植了大约1000亩水稻,为降本增效,他选择直接买秧苗。这次,他签订了4万元的中稻育秧合同。
王明军说,自从谢程芳的育秧基地运营后,他们一直合作。“如果是传统育秧,1000亩田的秧苗需要60个人干两个月,费用比买秧苗要高2万元,费时费力还费钱。”王明军说,自己育秧时,技术不到位,秧苗质量不好,播种不均匀,而且容易滋生病虫害,后续还要补种,非常麻烦。
育秧基地解决了王明军等种植大户的难题。签订秧苗合同后,可以拿到育好的秧苗,直接进入机器插秧阶段。“种植水稻需要抢农时,‘五一’之前需要完成早稻插秧,秧苗的质量对收成非常关键。”王明军说。
谢程芳介绍,集中机械化育秧是未来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一方面可以培育高品质的好苗,一方面可以节约人力成本。按照传统育秧的程序,播下400斤谷种要请50个人干一天,而机械化育秧1个人一天就可以干完。目前的育秧工厂一天可以育1500亩稻田的秧苗,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密室催芽后,把秧盘挪到大棚的第一天最关键,需要密切关注。3天后把大棚薄膜掀起到80厘米到1米的高度,让秧苗自由生长,使用自动喷淋浇水即可。”谢程芳说,传统育秧催芽时,需要更多的人手来帮忙,比如下雨时要盖上薄膜,天热时要掀开薄膜,照看不好容易死苗。在机械化育秧中,不用担心这些问题。移植到大棚后,只需要1至2个人管理水源开关即可。不管风吹雨打,大棚里的秧苗都是安全茁壮的。早稻种植容易遇到倒春寒,有了大棚后,天气的影响很小。
机械化集中育秧
助力“桂北粮仓”增产
全州是全国100个优质商品粮生产基地县之一、全区3个水稻生产功能区之一,是广西的产粮大县,素有“桂北粮仓”之称。2023年,全县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10.91万亩,粮食产量38.79万吨,实现“十三连增”。
全州县科技局工作人员介绍,谢程芳的“育秧工厂”2022年投入生产,是桂林首个育秧基地,也是桂林现在规模最大的育秧基地。机械化育秧,可以节省种子,提高发芽率,解决了种粮大户很多技术难题,对农村农业生产有保障作用,是一种技术上的创新。集中育秧是未来水稻农业种植的发展趋势,将持续向高效、高产、低碳、生态的方向发展。
全州县粮食局工作人员介绍,谢程芳的机械化育秧基地为老百姓扎实“粮袋子”、鼓起“钱袋子”,保障粮食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
谢程芳介绍,企业目前接到早稻育秧订单超过100户,种植面积超过10万亩,客户主要来自灌阳、兴安、平乐、恭城、全州等地,预计全年可为50万亩早中晚稻稻田完成育秧。下一步,企业将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为客户代育出优质的秧苗,确保粮食生产安全。
记者韦彦青 通讯员邓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