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民间传统手艺 承载着我们记忆中的年味
听听这些桂林手工年货的故事
桂林晚报
2024年01月16日

制作扣肉。记者韦彦青 摄

屈伯娘松糕店的年糕。 记者韦彦青 摄

凤姐钢厂腊肉店的腊味。 记者韦彦青 摄
上接02版
“灵川扣肉王”:
本地特产调制配料 更符合桂林人口味
灵川八里二路有一家扣肉非常出名,店名叫“灵川扣肉王”,逢年过节,不少市民前往排队购买。家住市区冠泰城国的李女士,特地从七星区来到灵川采购,李女士说,自己就喜欢这家店肥而不腻、香脆爽口的香芋扣肉。
老板阳吉辉从事餐饮行业20多年,他介绍:“扣肉讲究的是新鲜美味,所以都是接了订单,才备货。”
阳吉辉说,过去,扣肉是大户人家才吃得起,如今家家户户都会自己做扣肉。“灵川扣肉王”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用了桂林传统的配料,如高度三花酒、桂林豆腐乳、五香粉等,加上赫赫有名的荔浦芋头,再选用肥美鲜嫩的五花肉,两块肉夹一块芋头,放在调料锅里慢慢蒸煮。
“选肉、调料、油炸,每一个过程都是技艺比拼,比例稍有误差,味道千差万别。”阳吉辉说。
桂林餐饮烹饪协会副会长罗书铭介绍,“灵川扣肉王”用桂林传统的三花酒、豆腐乳等调制成具有桂林特色的扣肉配料,更加符合桂林人的口味。如此做出来的扣肉香浓爽口,肥而不腻,肉质鲜嫩,咬一口可感受肥肉的饱满,香芋的粉糯,还有油炸的酥脆。
“屈伯娘”年糕:
春节期间太忙 得请邻居帮忙
俗话说,吃年糕,步步高。桂林人喜爱的传统年糕多以甜口为主,乐群菜市口有一家“始于1983年的屈伯娘松糕店”,这家店的年糕、松糕口碑非常不错,是不少桂林人的童年记忆。
太平路一位80岁的陈奶奶推荐这里,她说:“吃了很多家年糕,还是他们家的口味最好吃,甜而不腻,又有嚼劲,软硬适中,黏度合适,这么多年来味道从来没有变过,物美价廉,货真价实。”
66岁的周泽生是屈伯娘儿子,他介绍,乐群菜市这个档口,他们卖了40年年糕。如今春节临近,他已经接了400多个年糕订单。
“我们家的年糕都是纯手工制作,春节订单太多,现在全天24小时没有歇火。”周泽生说,家里有上下两层楼,一楼的厨房是做年糕的地方。因为春节前订单太多,不光老伴周女士及90岁的老丈人要一起做,连邻居也要请来帮忙。制作时,把一张张粽叶装进小蒸笼底部,再一勺勺把调好的年糕浆装进蒸笼,再根据客人的需求称斤,最后把年糕压平。一个个装好之后,再放到蒸锅里蒸五六个小时,即将出锅时撒一层芝麻。
周女士介绍,一直以来桂林人对年糕的喜爱,以甜年糕为主,仅有少量人群订咸年糕。几十年来,他们坚持用好的大糯米,品质好的红糖,认真熬制,这才赢得了顾客的欢迎和信任。
灵川“凤姐钢厂腊肉”:
熏制诱人腊肉 她们有两个秘诀
冬至过后,灵川“凤姐钢厂腊肉”的两姐妹开始忙得不可开交。
前几天,记者走进这家店,只见各种腊味一排排晒着,有腊肉、腊肠、腊猪脚、腊鸭等等。
目前,凤姐钢厂腊肉店是由李女士两姐妹经营,凤姐是李女士妹妹的昵称。早年,她们俩在钢厂附近开了个小餐馆,经常做腊味炒菜,深受大家喜爱,于是逐渐经营以腊肉风味为主的菜馆。“这个店开了30多年了,都是以老顾客为主,天气冷的时候,队伍要排到马路边。”李女士说。
关于如何做好腊味,姐妹俩有自己的心得。首先一定要选好时间,一般是在冬至之后,天气冷得稳定,而且比较干燥;其次选用好的五花肉,用高度酒、盐、酱油、五香粉、十三香等一起腌制,用甘蔗渣、橘子皮等一起熏,味道更鲜香。
桂林餐饮烹饪协会副会长罗书铭介绍,桂林传统腊味有甜、咸两种,制作工艺有自然风干和熏干。自然风干的腊味味道清淡,熏干的味道较重。“凤姐钢厂腊肉”的以熏干为特色,特色菜以干锅为主,腊肉、腊肠炒熟之后晶莹剔透,口感有嚼劲,还有熏干的香味,配上笋、洋葱、小红椒等一起爆炒,口感惊艳。
记者韦彦青 刘净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