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QQ空间
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

01版:头版

02版:要闻·综合

03版:读桂·社会

04版:读桂·关注

05版:读桂·关注

06版:读桂·社会

07版:读桂·社会

08版:国内关注

09版:聚焦中国

10版:深度国际

11版:燃情体育

12版:文娱关注

13版:读桂·闲情

14版:财经·彩票

15版:公益广告

16版:早上好

返回 2023年11月13日

服务居民生活
18支志愿队各有“绝活”

桂林晚报      2023年11月13日     

  桂林市妇幼保健院志愿服务队在清风社区开展义诊活动。   清风社区供图

  桂林市吉尔康大药房志愿服务队不仅为居民开展义诊服务,还为社区捐款捐物。   清风社区供图

  叠彩区消防救援大队志愿服务队来到老年公寓慰问老人。 清风社区供图
上接06版
18支队伍有“十八般武艺”
  除了为居民提供义剪服务的志愿服务队,清风社区还有各式各样的志愿服务队。“最近新加入我们的是小飞哥修理志愿服务队。”清风社区党委书记汤丽萍介绍,小飞哥修理志愿服务队专门为居民们修理电动车,“他们经常是转一转轮胎,启动后看看仪表盘,基本就能确定问题在哪里。”汤丽萍说,电动车是居民们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如今有志愿服务队的帮忙,解决了很多居民的电动车问题。
  汤丽萍说,社区现在共有18支志愿服务队,他们几乎覆盖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桂林市妇幼保健院的志愿服务队,他们每次来义诊都会受到居民的欢迎,为居民们量血压,有时候还把仪器搬到现场给居民做体检。桂林市吉尔康大药房的志愿服务队也是和社区长期开展志愿服务工作,这支志愿服务队不但长期在社区举办义诊活动,还经常为社区捐款捐物。
  由于志愿服务深入人心,清风社区的志愿服务队也在不断壮大。今年2月,桂林市叠彩区消防救援大队也加入了社区的志愿服务队,他们带着自己的专业和敬业,为社区的居民和学校带来多场消防演练活动。过年过节时,消防救援大队志愿服务队还携带慰问品来到老年公寓,和老人们一起过节,将志愿服务的关爱精神延伸至老年群体。
  随着志愿服务队工作的开展,近年来,清风社区围绕“1+3+n”品牌强队伍、建项目、推阵地,正逐步建设成为一个队伍多、项目全、阵地遍布的志愿服务大品牌。2018年至今,社区以党员为骨干成员着力打造社区志愿服务先锋队,累计注册志愿者1149人次,每年开展志愿活动133次,服务人次达5000余人,孵化的精品志愿活动“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成为辖区常驻项目。2020年6月至今,清风社区依托志愿品牌接受社会各界社区建设捐助60余万元,社区墙面统一修缮、路面统一铺平,老旧社区换新颜,居民生活再升级。同时,社区的“志在先行”品牌也吸引社会志愿服务队伍长期入驻,已经促成社区和社会志愿服务资源多专业、多梯队、多保障良性互补的格局,并依托常驻志愿服务队伍和个人,逐步形成了用火用电用气安全培训、医疗服务、知识科普、技能培训、法律保障等众多精品子项目。

整合社会资源共建社区
  清风社区作为桂林市最大的老旧无物业小区,正在以社区创新治理为新引擎,着力构建一套完整的基层社区治理新体系,其中志愿服务体系化是重要的治理思路之一。在清风社区的日常治理中,志愿服务已经深入到社区治理的末端,发挥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的力量。
  汤丽萍介绍,社区的志愿服务队都来自社会,是社区治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社会资源,现在清风社区已经将长期合作的18支志愿服务队纳入了党建活动中,整合社区和社会服务资源,打造出“志在先行”的党建志愿服务品牌。
  志愿服务队还参与到社区的清廉建设中,社区全面吸收整合社区和社会志愿服务资源,与18支社会专业志愿服务队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成立由社区工作者、网格员、志愿者等80人组成的“志愿服务先锋团”,开展困难救助、纠纷化解、廉情收集等志愿服务87次,孵化并常驻志愿服务项目15个,惠及居民群众5638人。同时,社区的志愿服务还延伸至社区网格工作中,清风社区以网格为基础,党建工作站进驻小网格,志愿服务力量跟进网格,将辖区群众需求、志愿队伍、服务资源进行整合,实现群众需求提在网格,志愿服务跟在网格,服务结果展现在网格的一体化模式,促进社区志愿服务水平全面提升。截至目前,志愿服务网格平台每天都可接到群众求助及咨询,同时依托平台解决和开展便民利民服务,逐渐打磨出多个网格志愿服务品牌项目。
  此外,为持续建设成熟的志愿服务新模式,清风社区志愿服务新模式试点实践正瞄准社区新形势新方向。目前,社区在完善专业志愿者培训机制上下功夫,以志愿学习班形式对接专业服务队伍和个人,定期开展必要的专业性知识讲解。同时完善志愿者保障制度,提前预支资金为志愿活动保驾护航,解决志愿者的后顾之忧,以“双十佳”机制为基础持续完善社区志愿者奖惩机制,提升志愿服务队伍积极性和荣誉感。
  记者苏文娟 通讯员张艳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