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秋
桂林晚报
2023年09月19日
■曾正伟
儿时的记忆中,家乡的秋天是由各种色彩组成的。火红的辣椒,金黄的玉米,紫红的糜子和浅绿的豌豆构成了秋天最基本的色调。为了防止瓜果、蔬菜和粮食变质发霉,收来的农作物都要经过一番晾晒,我们把这个过程称为“晒秋”。
其实,晾晒农作物并非秋季专属,一年四季皆有,只不过秋季表现得最为丰富。晒秋之际,各种农作物粉墨登场,你来我往,山乡便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晒秋一般是根据所晒农作物的多寡而选择场所的。比如晒辣椒、茄子、枣子和葡萄等庭院经济作物,一般是在自家院子里。而晒谷子和豌豆等粮食作物则会选择打麦场。最有意思的是晒玉米,不是在树枝上,就是在房顶上。
在庭院里晒秋,要数晒辣椒最有情趣。白露以后,各家的辣椒不约而同地笑红了脸。于是,农家院子就随之被染成一片中国红。院墙上拴满了一道道麻绳,麻绳下挂满了一串串红辣椒。不仅如此,每棵果树的树枝上也挂满了辣椒串。小伙伴们穿梭在铺天盖地的红辣椒中捉迷藏,火红的辣椒就染红了密密麻麻的日子。
在打麦场上晒秋,各种色彩就会轮番登场。因为粮食作物种类多,数量大,仅凭自家院落是盛不下的。远远望去,整个打麦场就像一块五颜六色的调色板,尽情地展现着秋天的妩媚。
而在房顶上晒玉米,往往把晒秋推向了高潮。金黄的玉米被农人们运回家,先是横七竖八地堆在屋檐下,抑或挂在树丫间,而后就上了房顶。那一个个丰腴的玉米棒子,被人们整齐地排列在屋顶之上,仿佛一座城墙。待风干后,将其从房顶上推下,大部分玉米粒就会自然脱落。这样做,既省事,又省力。看到弹起的玉米粒,心里就会萌生出一种浓浓的暖意。
晒秋之际,斑斓的色彩仿佛镶嵌在大地上的锦缎,把秋天填得满满当当。儿时的晒秋,不仅晒的是丰收的喜悦,更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那时的晒秋,既是一种盛典,又是一种图腾。如今,晒秋已成为我心中一抹挥之不去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