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钟长鸣 勿忘“九一八”
“九一八”事变爆发92周年之际 各地举行活动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桂林晚报
2023年09月19日

18日,社会各界代表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撞响和平大钟。新华社发

18日,青少年在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前默哀。新华社发
今年是“九一八”事变爆发92周年。9月18日上午,全国各地举行多种活动,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继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凝聚力量。
18日上午9时18分,勿忘“九一八”撞钟鸣警仪式在辽宁省沈阳市“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残历碑广场举行。人们列队整齐,神情肃穆。14名社会各界代表神情凝重地推动钟槌,撞响“警世钟”。14响钟声回荡在空中,寓意着中华民族14年抗日战争的艰辛历程,声声入心。
警报声划破天际,鸣响3分钟,街道上的汽车纷纷停下,鸣笛示警,行人驻足肃立。辽宁省其他13个城市也同时鸣响防空警报,共同铭记这一国难日。
18日上午9时18分,升国旗、撞响和平大钟仪式在江苏省南京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公祭广场举行。全体人员面向国旗肃立致敬,脱帽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队礼,全场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随后,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后代代表、青少年代表、教师代表、部队官兵代表、紫金草志愿者代表等6人共同撞响和平大钟。钟声在广场上空久久回荡,警示人们筑牢历史记忆、维护正义和平。
“在这样重要的历史节点,通过仪式化的活动,让更多人记住这段历史。纪念馆每天开馆时响起的钟声,都在警醒世人,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纪念馆教育服务部负责人金海燕说。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18日,在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列馆纪念广场、山西阳泉百团大战纪念碑、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济南革命烈士陵园等地,人们敬献鲜花,举行庄严仪式,表达对英雄的无限崇敬。
湖北恩施、贵州遵义、安徽黄山等多座城市,18日上午拉响防空警报,共同悼念为中华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英勇献身的革命先烈,缅怀罹难同胞。
以史为鉴,珍爱和平。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走进北京抗战主题片区活动”于18日启动。人们通过参观抗战遗址遗迹、纪念场馆,感悟抗战精神。在吉林长春东北沦陷史陈列馆,杨靖宇将军后人向大家讲述抗战故事,追忆抗战英烈。
18日,全军各部队开展多种形式活动,官兵们在抗战纪念地、在驻训场,深切缅怀革命先烈,激励引导广大官兵铭记历史,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矢志强军兴军。
■相关新闻
侵华日军731部队军医名簿
原始档案首次公布
9月18日,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公开最新发现的重要史料——侵华日军军医将校名簿。
该史料是由黑龙江外国语学院特聘教授、日本学者松野诚也于今年7月在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发现的。这份史料名为《将校名簿 现役将官》《将校名簿 现役军医》,其中记载了731部队军医的基本信息,及1944年以后其所属、调整、复员等内容,涵盖了从中将到少尉等职务,包含731部队同其他卫生部队的人员流转情况,证明731部队与其他卫生部队有人员交流。
松野诚也介绍,这份史料有两册,既包括将官、少将以上的日本高级将校,也有军医大佐、少尉等。例如,731部队两任部队长石井四郎、北野政次,何时成为军医少将、中将,何时工作调动等情况,都被记载得很清楚。设在南京的侵华日军1644部队将校名簿也被首次发现。
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馆长金成民介绍,通过和既往史料对比、梳理、研究,可以更为全面地了解二战末期侵华日军军医将校的总体情况与任职经历,是深化731部队总体规模、人员构成、职级军阶等问题研究的核心资料,是全方位认知侵华日军罪行、军医协同犯罪的关键证据,对还原历史真相、推进学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综合新华社、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