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首届民间美食厨艺大赛 来了15位“草根”选手
敢向专业大厨“叫板”
他们的手艺活里有故事
桂林晚报
2023年03月20日

黄玉萍(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谭志钦(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上接06版
黄玉萍:
走出舒适区看看厨艺“大世界”
黄玉萍做马蹄糕已经十多年了,手艺是从外婆身上一直传下来的。
在黄玉萍的印象里,马蹄糕几乎从未在家里的餐桌上缺席,不论是外婆、她的母亲还是她自己,做饭时经常会“顺手”做一份马蹄糕。“不管是要招待客人,还是自己嘴馋,马蹄糕一直是我们家的固定选项。”
因为是家传的手艺,加上马蹄糕这个传统小吃很受欢迎,黄玉萍也开了一家马蹄糕小店。“做马蹄糕我一直很有自信,熟练到就像骑自行车一样,只要站在操作台前,身体就知道该如何操作。”
前几年由于疫情,黄玉萍的小店暂时停摆,她自己也开始思考,应该以怎样的姿态重新起步。
“在我得知桂林要举办民间美食大赛时,我立刻就报名参赛了。”黄玉萍告诉记者,她这段时间一直都在思考,最终决定要踏出她所熟悉的舒适区,去挑战和开拓新的厨艺世界。“马蹄糕这个小吃我太熟悉了,从小吃到大也从小做到大,但这也让我在想要取得进步时感到困难重重。我就像长时间待在温室里的花,离开了熟悉的配方就感到有些迷茫。”
这次比赛中,黄玉萍制作的是千层马蹄糕,她大胆创新,对每一块糕体都有不同颜色的分层:绿色部分用斑斓叶榨出的汁液浸染,棕色部分混入巧克力,白色那一层则使用了椰浆……黄玉萍得意地向记者介绍,“虽然每一块的颜色很多,但它们都是用天然的材料制作,没有使用色素,这样不光外观好看,也给马蹄糕赋予了不同层次的味道。”
黄玉萍说,这次参赛除了想将自己多年制作小吃的成果展示出来,还想与专业人士进行交流学习,去探索自己舒适区以外的内容。“我看到赛场上有很多专业厨师,其中也有20岁出头的小姑娘、小伙子,他们在制作传统小吃时的奇思妙想给我提供了不少启发,让我看到了传统小吃的新可能,这些都是原本固守在自己厨房中的我所想不到的,这样的切磋让我收获良多。”
谭志钦:
让更多年轻人记住桂林老味道
“既然是比传统小吃,那怎么能少了这些桂林的老传统呢?”当被问到为何会参赛时,谭志钦如是回答。
谭志钦参赛制作的是胡辣和桂林狗舌巴,这些都是他儿时最熟悉的味道。“小时候这些小吃随处可见,胡辣甚至可以跟桂林米粉分庭抗礼,但是现在少了,还在做的人也不多了。”
谭志钦说,他的父亲是桂林一家酒楼的厨师,自己小时候经常去父亲上班的地方玩耍。出于这样的原因,他几乎是被父亲的同事们“投喂”长大的。“小时候我还比较顽皮,课堂上的课文背不下来,但叔叔伯伯们给我做的点心、小菜我却记得特别清楚,叔叔伯伯们每次考我,我都能正确报出名字来。”在父亲身边的耳濡目染,让谭志钦对美食充满了热爱。
完成比赛后,谭志钦将自己制作的小吃分给了观众,大家都说特别好吃,但不少年轻人却叫不出小吃的名字。“这次比赛,我也是想让这些老味道能被更多人记住,也算是为桂林传统饮食的传承做一个贡献吧。”谭志钦说。
记者阳聃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