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端午香囊
桂林日报
2025年05月31日
□诸葛保满
“端午时节草萋萋,野艾茸茸淡着衣。”每当端午节的脚步临近,空气中便氤氲着清新的艾香。这悠悠艾香,宛如一把精巧的钥匙,轻轻开启时光的大门,让我的思绪飘回孩提时代,再忆母亲缝制的端午香囊。
端午临近,天气愈发炎热,各种虫子也活跃起来。它们仿佛得到了某种指令,纷纷出动,肆意侵扰着人们的生活。白日里,苍蝇嗡嗡作响,在食物周围盘旋;夜晚,蚊子更是如轰炸机般,趁人不备便送上几个又痒又红的“大礼包”,搅得人难以安睡。
在我的记忆里,端午节这天,家里总是弥漫着忙碌的气息。母亲早早地便开始了大扫除,将家中的灰尘与杂物清扫干净,仿佛要把所有的晦气都一并扫除。接着,便是洒雄黄酒。母亲小心翼翼地端着碗,沿着墙脚、门槛缓缓洒下,那淡黄色的液体,带着一股特殊的气味,像是一道无形的防线,阻挡着蛇虫的入侵。大门两侧,挂上了新鲜的艾草和菖蒲。艾草散发着浓郁的香气,菖蒲则形似宝剑,威风凛凛地守护门庭。这两样东西,可是端午驱虫的“法宝”。俗话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它们不仅有着驱虫辟邪的美好寓意,更给家中增添了几分节日的氛围。
而最让我期待的,还是母亲做的端午香囊。母亲总是提前准备好各种材料,艾草自是必不可少,那清新的香气,有着天然的驱蚊效果。此外,还有丁香、白芷、藿香等等中药,它们被整齐地摆放在桌上,散发着各自独特的气味。母亲坐在窗前,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她身上,勾勒出一幅温馨的画面。她拿起一块彩色的布料,仔细地裁剪成合适的形状,动作娴熟而优雅。接着,穿针引线,将布料的边缘缝合起来,只留下一个小口。然后,她把混合好的艾草和中药一点点地装进香囊里,再细心地缝上最后的口子。一个小巧玲珑的香囊便初具雏形。为了让香囊更加美观,母亲还会在上面绣上精美的图案,或是娇艳的花朵,或是灵动的飞鸟,或是子女的名字……每一针每一线,都倾注了她对子女深深的爱。当一个个色彩斑斓、香气四溢的香囊摆在眼前时,我们迫不及待地挑选自己喜欢的,挂在胸前,或是别在腰间。
戴上香囊,走在大街小巷,空气中弥漫着中药的香气,仿佛为我们披上了一层隐形的保护衣。那些蚊虫似乎真的被这股香气震慑住了,不再轻易靠近。小伙伴们聚在一起,互相攀比着各自香囊的款式和香味,欢声笑语回荡在整条村巷。
母亲的端午香囊,不仅仅是一个驱蚊的小物件,更是一份浓浓的母爱,是我的一段美好的童年回忆,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它如同一股清泉,滋润着我的心田,让我在喧嚣中寻得一份宁静与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