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翠玲:平凡中的坚守与奉献
桂林日报
2025年03月24日

▲由于照相时龙翠玲的大儿子不在家,所以她特意用这种方式“补齐”了这张全家福。
□本报记者刘健 通讯员李丽 文/摄
在兴安县白石乡白竹村,提到龙翠玲的名字,每个人都能讲出她一大堆的优点。尤其是她不离不弃,抚养没有血缘关系的同村孤儿长大成人的事迹,让所有人都心生敬意。
龙翠玲不高,略微显得有些瘦弱。在她的字典里,苦和累都不是常用字,最让她在意的是“奉献”一词。多年来,她发挥奉献精神,用责任与担当践行着孝老爱亲的内涵,赢得了村民们的一致称赞。
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
2010年,白竹村委石柱村村民小龙的父母在江西割松油时因误食毒蘑菇双双身亡,家里留下10岁的小龙无人照顾。
知道小龙无人收养照顾的事情后,同村的龙翠玲主动找到他的亲戚,对他们说:“既然你们都觉得自己家庭条件困难,那就让他住在我家吧,我来养他。”
自此,小龙便被接到龙翠玲家中生活。
进了自家门,就是一家人。龙翠玲本就有两个儿子需要养育,小龙的到来使家庭经济压力更大。小龙住进家里之后,龙翠玲对他的情感付出甚至超过了自己的孩子。
“我们苦几年,把小龙培养好,把三个孩子教育好就是我最大的幸福。”自2010年起,小龙的学习生活包括上大学的费用,都是龙翠玲承担。考虑到小龙没有亲生父母的陪伴,龙翠玲甚至把更多的爱给了这个没有血缘的孩子,让小龙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亲情。
“他很懂事,总是一口一个‘翠伯娘’地叫我,我们之间一点不拘束。”龙翠玲说。
记者翻开龙翠玲家里保存的厚厚相册,小龙从小到大的照片、全家福、入伍送兵的照片,每一张都饱含着满满的爱。
大学期间,小龙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当兵入伍。从新疆到西藏,有时候执行任务的地方没有信号,家里人都联系不上。直到接到小龙打来的电话,大家才松了一口气。
“多注意身体,注意安全。”这些年,这两句话龙翠玲不知道在电话里说了多少次,直到小龙退伍回来,她那颗紧绷的心才放松了下来。
一晃15年过去,当初还需要照顾的小树苗已经长成了可以遮风挡雨的大树。
“如果没有翠伯娘供我上学,我就不会有参军入伍报效祖国的机会。我觉得无私品德是人最纯粹的追求。受到翠伯娘的影响,我想帮助其他人,也愿意付诸行动。”大学毕业后,小龙选择回到农村,在来宾市担任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队员。在电话采访中,他告诉记者:“翠伯娘从小教育我要感恩国家、回报社会。我是农村走出来的孩子,我希望尽自己的微薄之力来改变农村。”
“和小龙一样,我的孩子个个都很优秀,因为有他们,才有了我们这个温暖的家庭。”多年来,龙翠玲的坚持和付出最终结出了丰硕的果实,自己的孩子和侄女、外甥女在学习和工作上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她的家成了大家的“家”
龙翠玲的父母在她年轻的时候就去世了,她说没有让父母享福是她最大的遗憾。
“结婚后,我把婆婆当亲妈,接到家里照料,我不能再让自己有更多的遗憾。”龙翠玲告诉记者,渐渐地她成了这个家的“定心丸”。“婆家弟弟结婚的时候也是我操心的,出钱出力把弟媳妇接回家。侄女出生后,我帮忙照顾月子。还有,我姐姐两口子外出打工6年,外甥女也在我家生活了6年。”
在村里,龙翠玲同样是热心肠。
面对邻居的困难、村民的矛盾,她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默默奉献。“在农村这个大家庭里,就是得有人爱操心、会操心。我们小时候就学过要讲奉献,我想通过自己的言行,把奉献精神培养成一种风气,传递给自己家人和村里人。”
诚然,龙翠玲一直是这样做的。
在任村委治保主任期间,不论是邻里纠纷还是田地矛盾,不论是白天黑夜,只要一个电话,龙翠玲就会到场。2017年,龙翠玲被评为兴安县“十佳巾帼标兵”。
“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有天半夜一个村民给我打来电话,说因为家庭矛盾,儿媳妇要把她赶出去。”龙翠玲告诉记者,那天放下电话她赶紧起床,赶到了现场。“其实就是婆媳吵起来了,正在气头上两个人都不听劝,最后我带着老人到自己家住了一晚上。”
第二天,龙翠玲又上门去做老人儿媳的思想工作,最后把老人送回了家。“当时我没想到那么快能调解好,所以做好了老人在我家十天八天住下去的准备。在我看来,只要我还能动,就不会让老人无家可归。”
“在村子里,大家都服龙大姐,这么多年下来,她为大家做了太多好事。”采访时,前来串门的村民你一言我一语地说,龙翠玲就是村里的道德楷模。而龙翠玲只是一个劲地摆着手。
“我家里经常来客人的,大家聊聊天,交流一下日常生活,我也很开心。”龙翠玲说。
家和万事兴
龙翠玲的家庭并不十分富裕,这些年她和丈夫靠着勤劳的双手操持家务,煮米酒、养猪、开小卖部,用她瘦弱的肩膀撑起了孩子成长的一片天。
“现在我还养着100多头猪,养猪的经验算是丰富。”当年,为了缓解家里的经济状况,龙翠玲选择了养猪这个辛苦行业,多年下来积累了很多养殖经验。周边群众在养猪方面如果遇上什么问题,都会前来请教,每次龙翠玲都是不厌其烦地为他们解答。
“说起来好笑,我记得当时因为一点琐事,邻居下午刚跟我拌了嘴,结果晚上就来问我养猪的问题。我知道猪对于农村家庭的重要性,于是连夜去邻居家里帮她看,手把手教她怎么处理。”谈起往事,龙翠玲乐得合不拢嘴。“我这个人有点记不住仇,我现在都忘记当时因为什么拌嘴了,不过后来我们关系很融洽。其实这是我最愿意看到的,无论是村子的大家庭还是个人小家庭,都要一团和气才能兴旺。”
现在,龙翠玲家还经营着一家米酒铺子,日子过得平淡、幸福。
“这些年很辛苦,但我们一家人从来都是互相帮助,所以总是过得开开心心的。”龙翠玲告诉记者,丈夫秦金元不善言辞,却是她最坚强的后盾,“他在背后支持,才让我有时间操心村里的事。”
“现在我的孩子们都长大成人,也有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我希望他们把和气的家庭经营好,这是我最愿意看到的。”采访临近尾声,龙翠玲告诉记者,如果说要她选择让孩子们从她身上学到点什么,那她会选“奉献”。“他们都会有自己的生活,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麻烦,但我告诉过他们,只要心中有‘奉献’,所有麻烦都容易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