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QQ空间

01版:头版

02版:综合新闻

03版:县区新闻

04版:社会生活

05版:时评

06版:时事

07版:时事

08版:发现桂林

返回 2025年03月24日

春日“新宠”青团:一口咬出春天滋味

桂林日报      2025年03月24日     

  ▲刚出锅的青团。

  ▲制作青团。

  ◤艾叶放入开水里焯烫。
  □本报记者秦丽云 李忠波 刘菁
 通讯员黄勇丹 郑素萍 文/摄

  什么样的美食,能一口咬出春天滋味?什么样的美食,会成为人们春日“新宠”?在灵川县灵田镇会林村委水埠村的村民黄朝燕看来,答案必然是青团。
  和煦的春风,让田野里热闹起来了。一棵棵嫩嫩的艾草,欢欢喜喜地长满了田间、地头、路边和山坡。春季食鲜,青团是必选。而制作青团的首选食材,正是艾草。
  3月21日上午,“80后”黄朝燕和村里“60后”长辈秦桂英挎着篮子出了门。头一天,两人就约好,要一起采摘艾草做青团。
  村头的一片林子里,艾草长得最为鲜嫩。黄朝燕二人麻利地采摘着每一株艾草最尖端的嫩芽,很快就装满了一大篮子。在村子一棵大古树下的小溪旁,两人就着清清的山泉水,把艾叶清洗干净。
  勤劳又能干的黄朝燕,是村里有名的美食家。这些年来,清明前后采摘艾叶,制作青团,已成了她的春季工作“标配”。“新鲜采摘的艾叶,尽量把梗部去掉一些,避免口感粗糙;艾叶放入开水里焯烫去除苦味之前,记得往水里加一点碱粉,保护艾叶本身的青绿色;而在水开时要放一勺猪油,能达到提香的作用……”关于制作青团的心得,她早就积攒了一大堆。
  焯烫完毕的艾叶,被立马放入一大锅冷水中冷却。接着,黄朝燕把冷却后的艾叶和着一些清水,全部倒入破壁机。机器转动,两分钟的工夫,艾叶变为了绿油油的艾叶汁。
  在黄朝燕忙碌的同时,秦桂英阿姨也一直在忙着准备馅料。当日早上挖回来的春笋,被切成了小笋丁;肥瘦相间的五花肉,被切成了肉末;菜园里刚采摘的蒜苗,还有刚腌制好的酸白菜,都被切细,备用。此外,一块散发着豆香的水豆腐,还有几两小河虾干,也均被摆上桌子备用。众多食材准备妥当,开始翻炒。先是把五花肉末煎得油香四溢,再把小笋丁倒入翻炒,接着是放入油炸过的小河虾。当肉、笋和小河虾均在锅中享受油炸、翻炒的快意时,黄朝燕把水豆腐用手一捏,拌入锅中。很快,豆腐碎开始痛快地吸收锅中的油汁,让整锅馅料不再如先前那般油腻。在翻炒的过程中,盐、辣椒粉、生抽等依次放入,满屋飘香。在出锅前,蒜苗倒入,馅料就此翻炒完毕。
  在等待馅料冷却的过程中,黄朝燕二人合力揉搓粉团。数斤糯米粉倒入大盆中,浓郁的艾叶汁缓缓倒入糯米粉中。随着揉搓的进行,糯米粉由白色变为浅绿,再变为绿色,甚是好看。
  揉好的糯米粉团,被细分出大小均匀的小粉团。小粉团在巧手们的揉捏下,形成一个窝状,再填入香喷喷的馅料,然后被捏紧、收口,安放在了一片柚子叶上。待柚子叶铺满蒸锅,意味着可以开始蒸青团了。
  黄朝燕告诉记者,一般是冷水开蒸比较容易把握火候。蒸青团,大火蒸15分钟左右最佳,如果时间过短,青团未熟;过久,青团就容易变形,甚至露馅。
  精准把握火候的人,在开蒸后第15分钟掀开了蒸锅。一个个绿油油又圆润可爱的青团就呈现在记者眼前。那种充满活力的绿色,叫人觉得春天的绿意都集中到这个小团子上了。而它们散发出的那种朴素的香气,让人心旷神怡的同时又分外安心。顾不得青团还有些烫嘴,记者轻轻咬了一口,其外皮绵柔细腻,内馅滋味浓郁、香味醇厚。如果说,笋是山的味道,虾是海的味道,艾叶则是大地的味道。当大地的味道把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包裹,就成了春日特别的鲜味。
  为了满足家人和亲友的不同口味,黄朝燕还专门用芝麻、花生、黄糖和蜜糖配制了甜馅料,制作甜味青团。小小青团,包裹春日芬芳,满载着春之温暖。
  据了解,青团起源于唐代,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袁枚的《随园食单》中有关于青团的记载:“捣青草为汁,和粉作团,色如碧玉。”寥寥十数字,却道出青团青色的奥义。
  其实,青团不仅是一道时令美食,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能做青团了,意味着春天到来、万物复苏。在清明节,桂林人常常带着青团祭祀祖先,表达对已故亲人的一份哀思和纪念。
  暖暖春日,熟悉的青团味道悄然弥漫乡村的空气。青团带着春天的气息,承载着春之希望,抚慰了人们在春天那份向往新一年的小雀跃、小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