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QQ空间

01版:头版

02版:综合新闻

03版:关注

04版:县区新闻

05版:理论

06版:时事

07版:哈尔滨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

08版:桂林故事

返回 2025年02月14日

从成长型思维到积极生命观:

医学生党员的内在动力与社会担当

——以桂林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学生党支部为例

桂林日报      2025年02月14日     
□葛静 徐益彩 邹海凡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明确指出,“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解决复杂问题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强大思政引领力是教育强国的第一特征。在这种背景下,作为新时代的医学生,特别是共产党员医学生,要具备的不仅是扎实的医学知识和技能,还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因此,医学生的党建引领和思想教育中积极生命观的培育显得尤为重要。积极生命观,是一种以健康、乐观、向上的心态面对生命的哲学观。它强调个体应珍视生命、尊重他人生命,勇于担当社会责任,且在面对人生的挑战时,能够以积极的态度去应对,促进自我成长和他人幸福。是传统儒家思想中“贵生”“仁爱”“自强不息”“为生民立命”的传承。

  一、成长型思维与积极生命观的内在契合
  近年来,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批判思维已经成为学校教育一大热点问题,有关思维方式的讨论也再次出现在大众视野。思维方式最早被称为内隐理念,而后美国教育心理学家Dweck提出的“成长型思维”是一种相信个人能力可以通过努力和学习不断发展的思维方式。成长型思维具有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努力大于天赋、强调努力和过程、鼓励尝试新事物、遇到困难勇敢面对、积极寻求资源、在批评中获得成长等特点,积极引领学生党员客观认识自我,理性看待挫折挑战,积极思考,勇于探索,在努力的过程中肯定自我,完善自我,体验生命价值,启迪生命智慧,将“小我”融入“大我”,展现出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因此,成长型思维视域下提升学生积极生命观的理念融入党支部建设中,也是深刻领会党的自我革命精神实质的具体体现,旨在培育学生热爱生活、珍视生命、自尊自信、理性平和、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和不懈奋斗、荣辱不惊、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感受到医学专业知识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发展,更是为了推动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福祉,从而担当起时代赋予的“医学生”和“未来医务工作者”双重身份的责任。

  二、成长型思维视域下桂林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学生党支部生命价值观培育路径
  在桂林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学生党建工作中,将成长型思维和积极生命观深植于医学生党员的内心,让党建工作不仅仅停留在课堂和理论中,更成为学生党员内在动力和社会担当的来源,在成长型思维视域下强化了学生党员的积极生命观。
  (一)鼓励党员尝试新方式探索理论学习方式,在积极投入、积极互动、积极成就中感受生命的宽度。
  创新了理论学习方式,用积极心理学理念优化“三会一课”,采用积极心理学团体辅导的方式融入读书会、红色观影、理论学习、党日活动中,打造了浸润体验式的理论学习方式。一是通过“读、研、演”将经典、四史、身边的生命故事讲活:“读”,党员们在读书会轮流以“读书笔记”“阅读分享”“即兴诵读”等多种形式读原文、品经典;“研”,党日活动成为研讨理想信念、生命教育、自我认知、挫折应对、情绪管理、目标达成等专题的系列沙龙;“演”,通过角色扮演、心理情景剧深化对理想信念、自我革命、党纪党规、长征精神、红医精神的理解。二是通过“晒”记录生命影响生命的积极成就:将党员们身边的故事,晒晒在学习强国发现的好资源,晒晒在学院发起晨读后自己自律的身影和感悟,晒晒91位入党积极分子帮扶55个新生宿舍传递正能量的心得,晒晒74位研究生党员朋辈导师在16个班级开展学风建设、求职就业经验分享,发挥榜样引领作用的心得。三是通过“讲”做生命教育宣传使者:学以致用,结合预防、营养专业知识讲系列党课,深入社区、中小学讲系列党课,内容涵盖传染病、慢性病防治及防艾、性启蒙教育、合理膳食、禁毒、防诈骗方面等知识宣传,传承了红医文化,彰显医者担当。
  (二)激发学生的潜力,从直面身边的问题入手,提升生命的厚度。
  引导学生党员发挥个人和团队的学业、科研、品格优势,聚焦社会和同学们关注的问题,在直面问题、面对挑战中提升积极探索、无私奉献、团队合作、开拓创新的积极品质。例如以调研结果为导向,将支部党员分成四个小组(学习方法、人际交往、优化睡眠、时间管理提升)回应同学们的在调研中最突出的困扰,以分析、学习、研讨、解决、推广为思路有针对性的党日活动,在实现一个个的小目标中收获成长的喜悦。
  (三)将浸润式体验深入党团班一体化建设中,提升生命的温度。
  运用成长型思维为学生成长赋能,相信每一名学生都是一个终身成长的个体,引导学生能客观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学会理性看待成功、失败与他人评价,鼓励学生党员在逆境中看到自身和团队的资源和优势,在积极行动中看到成长的自己和成长的团队。一是通过举办“不完美才美”读书成长训练营、“情绪管理与压力应对”工作坊、“看见成长的自己”成长训练营、“自我意识”九宫格工作坊等,在浸润式体验中帮助学生接纳自己在应对新环境、人际交往、考试、实习前焦虑和就业准备的挑战中的负面情绪,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学会看到困难和挑战的积极意义。二是依托学院“4+3”本科导师协同育人体系,通过举办“全民营养周”、学风建设辩论赛、学霸笔记比赛、中秋包月饼、三月三民族大荟萃、离退办教师引领生命价值观、宿舍心灵契约、趣味运动会、“21天自律打卡”、“幸福我践行”微党课展示等党日活动等,在学、思、践、悟中促进积极自我、积极投入、积极关系、积极成就的塑造,感受到生命的连接与情感的流动。
  (四)善用身边的榜样做引领,给予生命成长的希望与动力。
  将身边的抗疫英雄“最美医务工作者”、街头治病救人、捐赠造血干细胞、在基层默默奉献的我校“最美大学生”代表作为身边的活教材,引导学生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学会看到自己品格优势和身边的资源,并在实践中积极思考如何发挥其优势。
  (五)强调过程评价,鼓励积极成就,感受努力中生命成长的点滴积累。
  一是依托学院党委的“五个表率工程”和入党积极分子的“五个先锋工程”,实现了党员管理、积极分子培养量化管理,鼓励学生用文字或语言记录实践感悟,肯定努力的过程,并及时收集评价反馈,在反馈中总结和思考下一步努力的方向;二是通过家长会、家长群、讲座、信件、一对一交流等方式,将成长型思维中的能力观、智力观、挫折观、评价和看待评价的理念与方式传递给家长,引导家长看到孩子成长中付出的努力,并鼓励和陪伴孩子在应对各种挑战中积极思考,勇于实践,获得成长。
  桂林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学生党支部在学院党委的指导下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相关工作获得自治区级立项4项,校级辅导员工作室1个,校级样板党支部培育建设单位1个,校级课题3项;相关工作案例获自治区级典型案例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相关活动被人民网、《广西日报》、《北京晚报》、中华网等主流媒体报道33次。展望未来,将在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的引领下创新工作,运用成长型思维为学生成长赋能,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将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传大爱,努力成为“国之大者”“德术双馨”未来医者的价值导向在学生心里深深扎根。
  [作者:葛静,桂林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学工办主任、学生工作部(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副主任、马来西亚玛拉工艺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在读博士。徐益彩,桂林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分团委书记。邹海凡,桂林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