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党建根基 在服务改革大局中展现组织作为
桂林日报
2024年12月12日
□蒋闻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刻洞察党所面临的历史方位和所肩负的任务使命,研究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开启了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组织部门作为管党治党的重要职能部门,应走在前、作表率,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扎实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党建各项工作,在服务改革大局中彰显组织作为,为助力桂林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推动永福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
一以贯之抓好党的创新理论武装,筑牢基层党员干部思想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于基层党员干部而言,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做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善抓落实,努力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懂弄通、悟透做实,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有力推动各项改革事业在党的领导下行稳致远。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必修课,常态化纳入组织生活清单,建立健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长效机制。持续落实“第一议题”制度,通过开展读书班、专题党课、“党员进党校”覆盖轮训、现场教学、“滴灌”宣讲等形式,“线上+线下”结合联动,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学细悟笃行,推动党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传达到基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使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站稳政治立场、贯彻党的精神。
一篙不松织密党的组织体系,增强党组织战斗力和党员队伍凝聚力。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而严密的组织体系是党的优势所在、力量所在。做好新时代基层党建工作就要不断夯实基层党组织基础,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只有党的各级组织都健全、都过硬,形成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严密组织体系,党的领导才能“如身使臂、如臂使指”。聚焦“五基三化”基本要素,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引领基层治理等方面重点发力。做好村级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摸底储备工作,动态保持村级党组织书记1—2名成熟后备力量人选,拓展“两委”定工干部人选储备培养,提前培育储备一批政治合格、能力突出、群众认可的村级后备人才队伍。聚焦机关、学校、医院等传统领域党建,巩固提升“两企三新”党建工作机制,坚持抓两头带中间,以先带后、以强促弱,强化党务工作者业务培训,不断提升各领域党建工作质量。从严从实加强党员队伍管理,出台《永福县发展党员“红色火种”工程实施方案》,建立“发展党员负面清单”,严把党员入口关,确保新发展党员政治过硬,疏通党员队伍出口,稳妥有序开展不合格党员处置工作。依托壮美广西党建云、共产党员网、八桂先锋网等平台,实现党员教育信息化全覆盖;建立流动党员外出报备机制,健全县、乡(镇)、村三级流动党员信息库,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形成组织、宣传、纪检等部门共联监管合力,教育引导党组织和党员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方向、价值取向,规范网络行为,营造健康向上、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
一往无前推动党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激励党员干部担当作为。伟大时代需要伟大精神,崇高事业贵在担当作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明确部署,面对改革实践中的种种挑战,各级党员干部要以“实干家”的姿态,勇于担当作为,方能使“改革之舟”扬帆远航抵达彼岸。进一步完善干部识别机制,出台《永福县加强在重大专项工作考察识别干部的实施办法(试行)》《关于在长塘水库工程一线全过程考察识别干部的实施办法(试行)》,采取蹲点调研、专项考核、列席会议、一线跟踪、任职考察等方式进行精准识别。组织选派年轻干部到乡村振兴、经济发展、重大项目等一线,接受急难险重任务考验;鼓励党员干部通过个人报名、单位引荐等方式积极投身参与全县中心工作和重大项目建设一线,分析干部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工作实绩,并在一线识别考察一批忠诚、干净、担当的党员干部。2024年以来,提拔任用长期奋战在基层一线的干部56名,占比达70%。坚持严管厚爱结合,发挥好提拔任用、职级晋升“指挥棒”作用,探索创新年轻干部“淬火工程”、干部“能上能下”机制等,落实容错纠错和澄清保护机制,有效破解不作为怕担当难题。强化干部担当作为保障,制定完善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奖励制度,对年度考核优秀的公务员给予嘉奖、记三等功等激励,推动形成党员干部眼里有方向、肩上有担当、胸中有激情、脚下有力量的良好局面。
一刻不停推进党的人才发展战略,奏响赋能经济社会发展乐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完善人才自主培养机制,加快建设国家高水平人才高地和吸引集聚人才平台。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改革,着力在“柔性引才”“留育管用”上下功夫,激活“智力引擎”,把人才优势转化为永福发展胜势。将人才工作与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产业发展大局紧密结合,发挥“中国罗汉果之乡”优势,强化与广西师范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的人才团队合作,培育试种罗汉果组培繁殖脱毒苗,助推2024年全县罗汉果种植面积13.15万亩,实现全产业链年总产值超100亿元。扎实推进人才队伍建设,新打造以县城为中心,罗锦镇、苏桥镇为支点的3个人才汇聚空间,深入开展罗汉果产业发展大会、“百名博士进百企”等系列人才交流和主题活动,强化与中国农科院、欧洲自然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等高校学府的专家学者交流合作,扩大工业发展、乡村振兴、地域文化、民生行业等领域的人才库增量。增强人才平台承载能力,持续擦亮“福燕还巢”招商引才工程品牌名片,拓展“以才引才、还燕带燕群”模式,引进鑫晖源科技等17名浙江、广东等地的企业家落户永福投资兴业,其中“中国500强”企业1家、“专精特新”企业2家。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出台《永福县人才工作实施办法》《永福县建设新型工业重镇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十二条政策措施》等,每年兑现年度“纳税贡献奖”“企业引进人才奖”等奖项,政策已惠及高层次人才、“留桂兴业”青年人才和部分规模企业,切实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推动永福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事业中来。
(作者系永福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