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QQ空间

01版:头版

02版:向人民报告 受人民监督

03版:新中国成立75周年特别报道

04版:综合新闻

05版:清廉桂林

06版:时事

07版:时事

08版:健康讲堂

返回 2024年09月26日

暴露后预防科普:阻止HIV感染的紧急行动

桂林日报      2024年09月26日     
□周玲米(桂林医学院)
  截至2023年,全球约有3990万存活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HIV/AIDS),2023年新增HIV/AIDS人数达到130万。尽管与艾滋病相关的死亡人数自2010年以来已减少了一半(从130万人减少到2023年的63万人),但死亡人数依然居高不下,距离2025年将艾滋病相关死亡人数减少到25万以下的目标仍有较大差距。目前没有药物可以治愈艾滋病,那一旦发生了可能会感染艾滋病的行为,就只能坐以待毙了吗?答案是否定的,还可以使用一种补救措施——“暴露后预防”。
  一、什么是暴露后预防
  艾滋病暴露后预防(Post-Exposure  Prophylaxis,PEP)是指尚未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简称HIV)的个体在发生了感染HIV的高风险行为,在72小时内服用特定抗病毒药物组合,持续28天,以防止感染艾滋病的预防措施。根据暴露场景的不同,可以分为职业暴露后预防和非职业暴露后预防。
  职业暴露后预防是一种针对卫生保健人员、人民警察等职业人员在工作中暴露于艾滋病病毒(HIV)后所采取的预防措施,旨在降低他们感染HIV的风险。这种暴露可能发生在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血液、组织或其他体液接触的过程中,如针刺伤、割伤或体液溅入眼睛等。
  非职业暴露后预防则涵盖了除职业暴露以外的所有HIV暴露情况,如未采取保护措施的性行为、共用注射器吸毒、意外接触HIV感染者的血液或体液等。
  二、PEP的作用机制
  PEP的原理主要是基于HIV感染过程的生物学特性和抗病毒药物的抑制作用。简单地说就是在可能感染HIV之后,尽快吃上一组特别的药来防止病毒在体内作乱。HIV病毒想要在人体里“安家”,它得先进入细胞,然后把自己的RNA变成DNA,再藏进人体的细胞里。但PEP里的药就像“路障”,会阻止这个过程,使病毒无法进入细胞,也无法在细胞内藏匿。吃了药之后,人体里的病毒数量就会变少,就算有些病毒溜进细胞里去了,药物也能让它们没办法大量复制,保持在一个很低的水平,这样它们就很难引起真正的感染。
  三、阻断的黄金72小时
  PEP的成功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暴露后到开始PEP的时间间隔、暴露源病毒的病毒载量、暴露者的免疫状态以及PEP药物的种类和剂量等。因此,在发生HIV暴露后,应尽快寻求医疗帮助,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PEP治疗。普遍公认的最大时间窗口是暴露后72小时之内,越早启动预防效果越好,暴露后2小时内开始用药效果最佳,超过72小时则不推荐使用PEP。
  四、非职业暴露后预防流程
  在疑似HIV暴露后,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如果暴露部位是皮肤或黏膜,应立即使用清水和肥皂清洗伤口,或使用生理盐水冲洗黏膜表面。对于眼睛等敏感部位,应使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如果是利器造成的伤口,应从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压伤口,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以减少病毒进入体内的数量。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
  紧急处理后,应尽快到相关医疗机构,由专业医生根据暴露情况评估感染HIV的风险,确定是否需要开展PEP。开始PEP之前,需要进行HIV检测和其他相关健康检测,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等。若评估结果显示存在感染风险,且属于PEP(暴露后预防)的适宜人群(如年龄18周岁及以上,HIV抗体检测阴性,暴露时间不超过72小时等),应立即遵循医嘱服用PEP药物。用药时间越早越好,最好在暴露后2小时内开始,最迟不超过72小时。PEP药物通常包括至少两种不同类型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需持续28天,其间应严格按照医嘱服用,不要漏服或中断治疗。在PEP期间,还要定期去医疗机构进行健康监测和药物副作用管理。在PEP结束后进行HIV检测和其他必要的健康检测,以确保没有感染。
  五、PEP注意事项
  需要注意的是切勿过度服药。有些人在发生暴露后,不论暴露源是否为HIV感染者,也不论暴露风险大小,一概选择服用PEP药物。这种做法是不必要的,甚至可能带来不必要的药物副作用和经济负担,应先进行风险评估,确实有较大感染风险再进行服药。PEP药物需要连续服用28天才能达到最佳预防效果,擅自停药可能导致预防失败或产生耐药性。最后,PEP是一种紧急补救措施,它不能替代常规的HIV预防措施,即使在PEP服药期间,也应继续采取安全的性行为措施、避免共用针具等高风险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