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黄毛坝村:葡萄“种”出的新农村
桂林日报
2024年08月27日
(上接第一版)1991年,在兴安县委、县政府和溶江镇党委、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黄茅坝村家家户户种葡萄,朝着“葡萄种植专业村”的目标迈进。
靠着蓬勃发展的葡萄种植产业,黄茅坝村成了名副其实的“葡萄种植专业村”。最高峰时,全村2800多亩田地有1000多亩种上了葡萄。有了葡萄“撑腰”,黄茅坝村在当地政府的统一规划下,于1995年规划建设新农村。3年后,全村65户搬进了新别墅。由此,黄茅坝村名扬四方,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慕名而来,被誉为广西社会主义新农村、“广西第一村”。
时光匆匆,江水仍清,产业仍旺。
溶江镇党委书记潘荣利告诉记者,过去30多年来,黄茅坝村村民坚持发展葡萄产业。每年上百万斤的优质葡萄远销全国各地。而优质的黄茅坝葡萄已成为素有“南方吐鲁番”美誉的溶江镇的葡萄“代言果”。与此同时,靠着葡萄产业的发展,黄茅坝村村民年收入持续稳定。2023年,该村71户中有58户种植葡萄,全村葡萄种植面积400多亩,总产量80多万斤,总产值440多万元,单是依靠葡萄收入,每户增收约7.5万元。
出生于1989年的唐诚旺,是吃着葡萄长大的黄茅坝村新农人。2016年,唐诚旺辞掉高薪工作返乡种葡萄。过去数年,他探索使用“自然农法”、堆肥生产法和生草栽培法等种植葡萄,就为种出原生态、优质的精品葡萄。
“我们靠着优质的漓江水发展起了葡萄产业。作为黄茅坝的新一代农人,我要守住‘生态、优质’这个阵地,绝不辜负漓江母亲河的厚爱。”唐诚旺说。
守住“阵地”的同时,唐诚旺引进阳光玫瑰、妮娜皇后等口感好、颜值高、市场好的精品葡萄。同时,他打造个人IP“唐叔葡萄”品牌,并示范和引导村民强品质建品牌,提高亩产效益。
在8月22日举办的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第二十八届葡萄学术研讨会上,唐诚旺的葡萄荣获2024年全国优质葡萄评比金奖。
斩获殊荣,新的问题又在唐诚旺脑海中浮现。如何让黄茅坝、溶江镇乃至桂林市的葡萄产业健康、持续地发展下去?如何在享受漓江水灌溉这一得天独厚条件的前提下,种出更原生态的精品葡萄?……这些思考,将在黄茅坝村新农人的实践中,以更多香甜葡萄的产出和销售得到新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