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业执照“秒批”
市民创业当老板越来越简单
桂林日报
2024年07月29日

◤在七星区市场监管局办证营业厅,工作人员正在指导经营者用智能一体机办理和打印营业执照。
□本报记者张苑 文/摄
近日,在七星区市场监管局的办证营业厅,市民雷先生正在办理营业执照。与他十几年前第一次开办企业时办照经历不同,这次雷先生不用手提厚厚的文件袋、不用排长长的队伍,甚至不用与工作人员面对面,一台智能机器就解决了所有问题。
当天,雷先生从申请办理到领取执照全程在一台智能机上操作,仅用了十几分钟即完成业务办理,并通过自助打印设备顺利拿到了营业执照。
营业厅的工作人员向雷先生介绍,这台“智能审批一体机”集成了名称自助申报、设立登记、变更登记、注销登记、证照打印等全流程业务办理功能,实现了“一站受理、一点办结”。雷先生惊喜地说:“真是高效便捷!与十几年前相比,变化大得让人难以置信。”
“以前要开店做生意,办营业执照可没这么简单。”雷先生回忆道,“当时我跑了大半个桂林城,在工商、税务、卫生等多个部门之间来回奔波,有时还会扑空。所以,一个营业执照办下来至少要三五天,有时候一个星期都办不下来。现在审批变‘秒批’,省时省力多了!”
同样是创业,市民王女士经过长期筹备,她位于乐群路的小饮食店日前终于正式营业了。因为是第一次开店做生意,她心中未免有些忐忑,办理营业执照是她开业前最担心的事。“原来听说办证审批挺麻烦,要准备资料,还要跑部门。没想到这么智能化了,只要在手机上操作,足不出户就能快速申领电子营业执照。”王女士感到十分欣喜,“办证手续大大简化,让我们省去了很多麻烦!”
营业执照是个体工商户和企业进入市场必不可少的凭证,也是市场监管的重要依据。个体工商户和企业经营者申领营业执照的变化,是商事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窗口”。
党的十八大以来,十多年间,个体户和企业经营者明显感觉到开店创业变得越来越简单了。“多证合一”“全城通办”“一站式办理”……一系列改革政策相继推出,还有“口述办”“视频办”“云帮办”“智能办”等贴心服务轮番登场,令经营者直呼“变化太快太大了”。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推进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2014年2月,国务院出台《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明确提出了放松经营主体准入管制、严格经营主体监督管理、依法维护市场秩序等多项改革举措,正式拉开了商事制度改革的序幕。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桂林市市场监管部门坚持便捷高效、规范统一、宽进严管的基本原则,以降低企业进入市场的制度性交易成本为着眼点,全面推进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切实提升登记注册便利化水平,大幅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方便经营主体投资创业。随着注册资本从实缴改认缴、从“先照后证”到“证照分离”、从改革注册登记到精简经营许可等一系列改革举措出台,市场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持续下降。由此,我市营商环境得以持续优化,稳定增长的市场主体在经济的“大海”中“如鱼得水”。
2014年以来,随着“先照后证”“证照分离”改革措施的推行,原来的大部分前置许可改为后置或取消,通过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审批服务等方式,更大程度地让经营主体既便捷准入、又高效准营。
2015年7月,我市发出首张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的营业执照。此后,我市又陆续推出“多审合一、多证合一”的改革新政策。尤其是电子营业执照的开通,让经营者足不出户就能办理营业执照。
不仅如此,近年来,为最大程度满足群众“就近、便利、高效”办事需求,我市推出营业执照“全城通办”“网上办照”“微信掌上办照”等,为申请人新办企业提供多样化方式选择,实现了随时随地办理营业执照,真正实现了办理营业执照 “零见面”“零跑腿”。在此基础上,我市市场监管部门还创新推出“云帮办”服务、“一站式”办理等便民服务,用改革的“加法”换市场主体的获得感和活跃度。
记者从桂林市市场监管局了解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市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提高了企业办事效率,降低了交易成本,同时也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持续优化了营商环境。未来,我市将持续以“便捷、高效、利企、便民”为导向,提升政务服务审批效率和便利化水平,用改革创新赋能市场发展,助力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