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老人带出五世同堂好家风
桂林日报
2024年06月25日

蒋学得老人。 记者秦丽云 摄
□本报记者秦丽云 通讯员黄剑蓉 蒋芳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上百岁的老人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更是无价之宝。在全州县黄沙河镇大路底村委大路底村,有一位102岁的老人蒋学得,他不仅是五世同堂大家庭的“主心骨”,还是这个大家庭好家风的引领者。老人把好家风当作最大的财富传给后人,得到后人的孝顺和敬爱。
近日,记者来到大路底村,见到了正在自家门前坐着休息的老人蒋学得。出生于1921年12月的老人,已走过了102个春秋。老人育有四儿三女,如今他跟着四儿子蒋鹤林生活。
68岁的蒋鹤林和妻子蒋乙秀在村里经营一家小卖部,每天都有很多乡亲来往。记者注意到,每个乡亲来了,蒋学得都微笑着打招呼,乡亲们也都热情地和老人闲聊几句。老人眼神好,但是耳朵有些聋,乡亲们对着他的耳朵大声说话,老人就微笑着回应,神情温和。
蒋鹤林说,在他的印象中,父亲一辈子勤劳能干,年轻时曾担任村里的生产队队长。在稍微懂事后,蒋鹤林经常听到一些父辈谈论父亲当年的勤劳。“他们说,我父亲年轻的时候,能连续工作20多个小时不睡觉,不仅体力好,而且毅力好。”蒋鹤林说,后来他才弄明白,原来村里曾经种植着大片的甘蔗,每年秋季生产队要榨蔗糖。父亲负责生产队榨蔗糖的事情,所以那段时间,他都会非常辛苦地熬夜忙碌。
此外,父亲性情和善,也让蒋鹤林非常敬佩。蒋鹤林说,小时候,父亲总是教导他们要“善良为本”。生活中,父亲言传身教,他从未在家里吵闹,与邻居、乡亲相处也总是和和气气。在过去的几十年岁月中,蒋鹤林帮着儿女们带孩子,他总是教育孙辈们“为人最重要的是善良”。最令蒋鹤林感慨的,是深藏父亲心中的一份家国情怀。蒋鹤林的三个儿子,均是父亲取名,分别是建国、建家、建好。“合起来就是‘国家好’,这是父亲对国对家的一份深爱的朴素表达。”蒋鹤林说。
在关爱家人方面,老人更是为全家人作出了表率。蒋鹤林说,家里几十口人的生日,老人记得清清楚楚。特别是孙辈的生日,老人不仅主动提醒家人要记得,他自己还会送上祝福。蒋鹤林说,父亲就是用这种很普通却又充满温情的方式,把一个大家庭连了起来,“他就是我们的‘主心骨’。”
大路底村委委员蒋秋红告诉记者,蒋学得老人一生与人为善,倡导敦亲、睦邻、崇善、孝顺的好家风。在他的影响下,他的孙辈对长辈都非常孝顺。如今,老人最大的孙辈年逾花甲,最小的孙辈正在读大学。其中,老人最年长的孙辈已做了爷爷,实现了大家庭的五世同堂。十几个孙辈经常回家探望老人、陪伴老人。特别是蒋鹤林的三个儿子,隔三岔五就回家陪老人吃饭、聊天,让村里不少老人很羡慕。老人百岁寿辰当日,一大家子和一些乡亲聚在一起,共有近40桌300多人,共同为老人贺寿。
在采访中,记者注意到,蒋学得个头不高,身体有些瘦弱,但是双眼有神。在老人座位前的桌上,摆着一个矿泉水瓶。老人的四媳妇蒋乙秀笑着告诉记者,瓶中有时候是茶水,更多的时候是酒水。原来,老人素来喜欢喝自家酿的米酒,一日三餐都要喝上几口。为了满足老人的小爱好,孝顺的儿媳就把米酒装在矿泉水瓶中,摆在桌子上。老人坐久了,想抿一口小酒解解闷,随时可取用。而在老人一百岁之前,每天一斤酒,是老人饮食中的“标配”。为此,蒋鹤林每年都会酿一两百斤的米酒,供父亲饮用。
蒋乙秀说,老人虽然爱喝酒,但是基本不会喝醉。在其他生活习惯方面,老人也非常让人省心,每天早起早睡,基本是天亮就起床,夜晚8点左右睡觉,很规律。一日三餐,老人从不挑剔,基本不吃零食。此外,老人爱干净,天天自己倒水洗澡,衣服裤子穿得整整齐齐。近两年,老人时常拄着拐杖在村里散步。大概三四年前,老人不仅不用戴眼镜就能看书,还受家族之人委托整理族谱,单是整理族谱的认真劲,就让村里很多后辈尊敬和钦佩。
如今,蒋学得老人一家在其乐融融中诠释着“家和万事兴”的朴素道理,老人更是在后辈的孝顺中安享晚年。敦亲、睦邻、崇善、孝顺的好家风,将在这个五世同堂的大家庭,持续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