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QQ空间

01版:头版

02版:专版

03版:综合新闻

04版:关注

05版:县区新闻

06版:时事

07版:时事·体育

返回 2024年05月30日

“烟卡”流行背后的隐忧

——写在第37个世界无烟日来临之际

桂林日报      2024年05月30日     

  第37个世界无烟日海报。(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

  几位十岁左右的小学生聚集一起整理“烟卡”。 记者黄敏 摄
□本报记者 黄敏
  2024年5月31日是第37个世界无烟日,今年的主题为“保护青少年免受烟草危害”。
  近段时间,一种名为“烟卡”的游戏在小学生群体中逐渐流行。有些孩子已经沉迷于其中,为了获得不同品牌、更高档次的“烟卡”,不惜费尽心思向吸烟的家人索要、向陌生人恳求,甚至到垃圾堆寻找、在网上花钱购买;有些孩子贪玩成习、屡禁不止,已经延伸到以赌博或者变相赌博的方式进行玩耍;有些家长抱着“我们小的时候也玩过类似的游戏”“玩玩无伤大雅”等态度,或默许或放任,甚至亲自积攒收集参与其中,催化加剧了这种游戏的快速发展与传播流行。
  “烟卡”风靡也引发了不少家长和学校的担忧:这些“烟卡”虽然不含实际的烟草或尼古丁,但无形中成为传播烟草信息的载体,诱导青少年对烟草产生好奇和兴趣,甚至可能让一些孩子因此学会了抽烟。
  央广网记者通过调查发现,如今,“烟卡”买卖已经成为一条产业链,有商家以几分钱、一角钱的成本回收或印刷“烟卡”,再以一张几角钱、几元钱的价格卖出。律师表示,经营者向未成年人售卖“烟卡”的行为属于违法违规行为。
  近日,记者对我市小学生玩“烟卡”游戏的相关情况进行了采访调研。

  “烟卡”游戏风靡小学生群体
  5月27日傍晚,记者在我市一所小学附近的一条巷子里看到,几位十岁左右的小学生围成一圈,全神贯注地进行着一场激烈的游戏。
  “我出中华!”只见其中一位学生从手里紧握的一沓烟卡中掏出一张印有“中华”烟标的卡片,霸气地甩在“比赛场”上。“谁没有啊!”另一位学生也不甘示弱地将手里的“中华”烟卡亮了出来。两人互相看了一眼,默契地伸出右手进行“石头剪刀布”。“我先来。”语音刚落,赢了的小学生立刻将双手鼓起,用空掌心拍击地面,利用空气流让卡翻面。随着一阵欢呼,这位小学生成功地将地上的两张“中华”烟卡翻转,随后收入囊中。“让你一次,我还有好多张呢!”失利的小学生不甘示弱,在口袋中翻找着再次挑战的烟卡。
  记者通过观察发现,这几位小学生对香烟的品牌了如指掌。他们懂得根据香烟的档次将卡片分级。当记者询问他们哪一种卡比较厉害时,得到的回复是“哪种烟贵,用其烟盒做的烟卡就厉害。”他们的烟卡从哪里来?小学生们普遍回答是从抽烟的长辈手里要来的,也有的说是在路边捡的。
  在与他们聊天的过程中,记者了解到,烟卡最开始是在学校课间流行起来的,很多同学觉得好玩、有趣,就纷纷加入了。“我们就比谁的烟卡多,谁的烟卡贵。又多又贵就很厉害,就会有同学想要挑战他,把烟卡赢过来。”一位小学生告诉记者,学校里大多数同学都玩烟卡,如果自己不了解、不加入,会感觉到有点“不合群”。
  当记者询问学校老师和家长是否禁止他们玩烟卡时,一位小学生说:“刚开始的时候老师不管,我们可以在学校玩。后来老师不让我们玩了,让班干部管理我们。家长也跟我们说这个是不好的东西,把我们的卡没收了。现在我们只能偷偷玩。”
  学生家长宋女士告诉记者,自家孩子正在读三年级,发现孩子迷上了烟卡,是在一个月前。一天傍晚,她因为工作原因没有按时到学校接孩子放学,当自己赶到校门口时,发现自家的孩子正和五六个孩子围在一起玩着什么,凑近一看,才发现他们是在玩烟卡。最初,宋女士并没有在意,觉得这个游戏跟自己小时候玩的拍卡片一样。直到回到家里,孩子开始向爸爸索要烟盒,并让他“多抽一点”,宋女士感到震惊了。
  与宋女士有相同感受的还有市民黄先生。“最近几个月跟孩子聊天,总会听他提到‘烟卡’。一问才知道他们现在都在玩这个。”让黄先生错愕的是,孩子们对烟的品牌和价格了解得十分清楚,甚至超过了不抽烟的自己。经过观察黄先生发现,孩子自从开始玩烟卡之后,一天就想着怎么赢,怎么攒得多。“听他说有的同学会翻垃圾桶寻找烟盒,也有同学会偷偷拿走家长没有抽完的烟盒,这让我很不放心。要是单纯玩烟卡也就罢了,就怕他们因此开始抽烟了。”
  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正在接孩子放学的家长,他们对孩子玩烟卡的现象都有所了解,部分家长认为孩子愿意玩这种带有运动和竞技元素的游戏,而不是一休息就捧着手机,是一个好现象。也有不少家长对这类看似轻松愉快的游戏很担忧,怕孩子会过度沉迷,甚至可能因此对香烟产生好奇,进而影响到他们的学业和成长轨迹。他们之中绝大多数表示已经对自己的孩子提出了要求,不让他们继续参加此类游戏,也希望学校对此类游戏加强管控和引导,确保孩子们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记者了解到,我市已有部分中小学注意到了这个情况,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学校老师通过劝导提醒孩子们避免过早接触香烟制品,并要求不能将烟卡带入学校。目前,这一措施已经取得成效,课间玩烟卡游戏的现象已经在锐减。

  烟草对人类尤其是青少年危害巨大
  众所周知,烟草危害是世界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吸烟和二手烟问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今年世界无烟日的主题为“保护青少年免受烟草危害”,而2023年第36个世界无烟日的主题是“无烟为成长护航”。从这两年的控烟主题可以看到,近年来国家非常重视青少年的吸烟问题。
  吸烟会严重损害青少年的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并且加速其成年后慢性病的发生。烟草中的尼古丁可以使人成瘾,一旦成瘾很难戒断,而且暴露于尼古丁还可能影响青少年的大脑发育。研究证明,开始吸烟年龄越小、吸烟量越大、吸烟年限越长,烟草对身体造成的危害越严重。
  同时,二手烟暴露也会严重危害身体健康。接触二手烟没有安全水平,即使是短暂接触也会造成伤害。有充分证据说明,二手烟暴露可以导致青少年发生支气管哮喘、肺功能下降、中耳炎等疾病。
  作为社会的未来和希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对此,国家卫生健康委发文呼吁,各地要以世界无烟日和儿童节为契机,以青少年为重点,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宣传活动,提升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对烟草烟雾危害的认识,引导青少年树立健康的生活理念,保护青少年远离传统烟草产品和电子烟。
  同时,还要提高居民健康意识,引导居民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提升吸烟人群的戒烟意愿。为社区吸烟人群提供戒烟咨询、心理强化干预、随访指导等一站式戒烟综合干预服务,实现居民戒烟服务“零距离”,有效提高戒烟成功率,共同营造一个无烟、健康、和谐的生活环境。
  记者认为,虽然小学生们正在玩的“烟卡”不含实际的烟草或尼古丁,但已然成为传播烟草信息的载体,诱导青少年对烟草产生好奇和兴趣,这是“烟卡”流行现象背后隐藏着的巨大隐患。家长和学校最担心的是,孩子们过早接触到烟草制品,会对他们的健康和成长产生不良影响。有些孩子为了获得更多的“烟卡”,开始四处寻找烟盒,甚至购买香烟,这不仅增加了他们接触烟草的机会,还助长了不良的攀比风气。
  更严重的是,“烟卡”的流行形成了一条地下产业链。在电商平台上,已经出现了大量售卖“烟卡”的商家,他们通过回收、加工和印刷“烟卡”来牟利。这些商家利用孩子们的喜好和需求,制定了一套完整的营销策略,从而获取巨大的商业利益。孩子们的无知和盲从,使得这条利益链条越拉越长,影响也越来越大。
  北京市道可特律师事务所律师裴瑞彤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明确表示,经营者向未成年人售卖“烟卡”属于违法违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禁止向未成年人发送任何形式的烟草广告。禁止利用其他商品或者服务的广告、公益广告,宣传烟草制品名称、商标、包装、装潢以及类似内容。
  好在相关监管部门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各地市场监管部门都在积极开展执法行动,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也纷纷采取措施,教育和引导学生远离“烟卡”。学校作为其中重要的环节,通过发布提示、开展主题班会等形式,向学生宣传“烟卡”的危害,鼓励他们抵制这种不良风气,同时与相关部门联合开展检查和宣传,严禁学生携带和玩“烟卡”,并对违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如何让青少年远离烟草?
  教育专家指出,孩子们之所以沉迷于“烟卡”,主要是因为他们缺乏健康、丰富的课余活动。只有通过提供更多有益的替代活动,才能有效引导孩子们远离这些不良嗜好。因此,他们建议,家长、学校和社会应该共同努力,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培养他们健康的兴趣爱好,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央广网在《“烟卡”游戏风靡小学生群体,潜在风险不容小觑!》一文中也写道:“烟卡”属于烟草制品的衍生品,在未成年人接触的过程中,的确有必要预防它可能引发孩子对“吸烟”的模仿和好奇心,对此家长和学校要做好引导。更需要关注的是“烟卡”买卖成为产业链的现象。对于这些有可能踩踏法律红线的烟卡销售行为——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监管部门都有必要依法依规及时加以规制,不能听之任之。
  记者认为,“烟卡”现象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校园游戏问题,它反映了当代教育和监管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如何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如何为他们提供健康、丰富的课余生活,是每一个家长、老师和社会工作者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的角色尤为重要。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日常行为,及时了解他们的兴趣和喜好,帮助他们选择健康、有益的娱乐方式;应该积极引导孩子认识到烟草的危害,告诉他们吸烟对健康的严重影响,通过良好的沟通和教育,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
  学校方面,可以通过健康教育课程和宣传活动,向学生普及烟草危害知识,整治“玩烟卡”行为。同时邀请专业人士举办讲座,播放禁烟宣传片,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而社会各界应该共同努力,共同营造一个无烟、健康、和谐的生活环境。
  青少年是家庭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保护青少年不受烟草危害,既需要有关部门上下一心,履职尽责,强化全链条监管、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更需要全社会以“零容忍”的态度,形成保护合力。唯有如此,才能共同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清新环境。
  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关注孩子们的成长,从家庭、学校到社会,共同构筑一道坚实的屏障,守护青少年的健康未来。

  □相关链接
  世界无烟日(World No Tobacco Day)来源于1987年11月世界卫生组织(WHO)在日本东京举行的第6届吸烟与健康国际会议,会议上建议将节日定为每年的4月7日,并从1988年开始执行。
  但从1989年开始,世界无烟日改为每年的5月31日,因为第二天是国际儿童节,希望下一代免受烟草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