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QQ空间

01版:头版

02版:专版

03版:综合新闻

04版:关注

05版:县区新闻

06版:时事

07版:时事·体育

返回 2024年05月30日

2024年桂林市“最美科技工作者”

桂林日报      2024年05月30日     

  宋家乐   桂林医学院教授   他作为青年海归学者,秉承劳模精神,积极围绕桂林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发展需求,充分挖掘桂林地方药食同源物质活性成分与益生菌资源,开展慢性炎症代谢性疾病的临床营养干预策略与分子防治机制研究,服务地方卫生保健事业。先后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发表SCI期刊论文50余篇,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得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中国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等奖项。

  高香丽   中国化工集团曙光橡胶工业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正高级工程师   她深耕航空轮胎研究和开发领域17年,先后主持国家重大装备和攻关项目9项,进行我国30多款飞机轮胎的研发工作,获授权专利14项,打破国外对我国的技术封锁,突破多项飞机轮胎关键核心技术,为维护国家安全和民航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她为ARJ21-700飞机配套的国产高性能航空轮胎,填补了国产民用高原航空轮胎空白,推动行业技术进步;策划完成波音737-700/800飞机国产轮胎改装项目,获颁中国首个飞机轮胎改装类补充型号合格证(STC)。

  陈忆琳   桂林橡胶设计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他扎根橡胶装备研发科研一线18年,开展橡胶复合挤出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取得了系列化应用成果。他牵头研发的橡胶装备产品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广西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石油化工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带头研制的“五复合橡胶挤出机组”荣获国家第二十三届专利金奖,该成果产业化应用解决了我国高端绿色轮胎制造的“卡脖子”技术,打破了欧美垄断。他作为第一发明人获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PTC专利5项,还曾获得中国化学十大杰出青年、中国橡胶机械行业“时代精英奖”、广西劳模、桂林工匠等荣誉。

  陈伟海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副总工程师、研究员   他三十六年如一日在桂林从事岩溶地质景观调查、开发利用和保护研究等工作。针对旅游洞穴景观退化问题,他主持“桂林旅游洞穴可持续利用研究”,促进了洞穴旅游可持续发展;运用地质科技创新发掘自然景观科学内涵,主持桂林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申报,创建世界品牌,助力桂林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担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漓江流域喀斯特景观资源可持续利用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首席科学家,研究提出景观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系统解决方案和模式,为桂林市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提供了科技支撑。

  龙雷明   桂林桂冶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主任工程师、工程师   他从事六面顶液压机的应用技术和研发工作30余年,为超硬材料、超高压高温研究等行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30余年来,他带领团队在专业领域开展前沿研究,坚持科技创新引领行业发展,曾获得广西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桂林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19年,他作为控制系统的负责人,带领团队开展国家重大科学装置高压中子衍射仪器核心部件之一的真三轴六面顶液压机的研发,历时5年终于取得成功,宣告了我国高温高压高端装备制造领域自主研发实现重大突破。

  王 璐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桂林供电局变电管理一所检修一班中级作业员、工程师   她坚守一线九载,检修运维设备零故障,累计研发创新成果21项,荣获国家级、自治区级奖项22项,取得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18项。她研发的《高压断路器光学非接触测速装置》填补了技术空白,提升了检修安全性和效率,为企业创造了丰厚经济效益,成果推广销售额达800余万元。面对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她和团队攻坚克难,成功实现关键设备自主检修,每年为企业节省数千万元。2020年,她助力建立桂林市首家全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连续多年荣获创新大赛奖项,成为企业创新的典范。

  贾金生   桂林市卓然学校小学科学教师   他从事小学科学教育13年,致力于营造科学沃土,在孩子们心中播撒科学的种子,提高科学素养。他努力在课堂、活动、比赛中做加法,积极辅导学生参加各类科技比赛并屡次获奖;他以科研提升专业能力,先后主持开展课题5项,出版专著1部,获得基础教育成果奖3项。曾获“广西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科技辅导员”“桂林市优秀教师”“七星区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2023年入选七星区“教学名师”培养对象。

  陶爱群   桂林市平乐县平乐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高级工程师   她从事林业技术推广工作28年,是平乐县林业科学技术推广的领头人。她创建丰产油茶区级示范基地1100亩,年产值528万元,直接带动当地林农增收200万元;引导村集体经济组织同农业企业开展合作,通过规模化轮作种植水稻、玉米、油菜,运用水稻无人机飞播技术机械精量穴直播技术作业,推动1000亩高效粮食轮作示范区建设,既为循环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原料支撑,更为全县粮食生产作出积极贡献,扎实有效地推进乡村振兴、助农增收致富。

  梁 影   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科技开发和情报研究所所长,农艺师   她自2003年从事科技情报整理、分析、研究以及科技推广和普及工作以来,参与实施多个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自治区科技计划及桂林市科技计划项目,荣获广西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1项、广西农业科学院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发表论文5篇,获授权实用新型专利3项。2017年至2023年连续七年被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组织部和广西科技厅评为“广西优秀科技特派员”,2023年在广西乡村科技特派员科技创新与服务工作中获树“最美科技特派员”。

  何秋婵   桂林市临桂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高级农艺师   她32年来扎根基层,始终坚持深入“三农”第一线,开展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培训和指导基层技术人员及广大农户,指导农户生产,为农业科技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2018年获广西农牧渔业丰收奖、农业技术推广合作奖,2022年获广西农牧渔业丰收奖个人贡献奖等多项荣誉,发表论文10篇。
  为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发科技工作者的荣誉感、自豪感、责任感,市科协、市委宣传部、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农业农村局等五部门联合开展了2024年桂林市“最美科技工作者”选树宣传活动,10名优秀科技工作者获此殊荣。今天是第八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本报刊发他们的简要事迹,向“最美科技工作者”致敬,并祝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节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