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发现颈动脉斑块,怎么办?
桂林日报
2024年05月08日
□李向成(桂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脑病科)
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动脉会逐渐老化、硬化,在血管壁上不断形成增厚的凸起,这就是斑块自然形成的过程。全身的动脉血管都可能“长斑”,其中颈动脉斑块(又称动脉粥样硬化)危害最大。调查显示:我国年龄40岁以上的人群中,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超过40%;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中确诊为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病例,颈动脉斑块检出率接近80%;60岁以上的人群基本均有斑块。颈动脉斑块就像厨房下水道中的油污,时间久了会导致下水道狭窄堵塞。所以当颈动脉狭窄堵塞时,不仅会影响供血,也可能诱发缺血性脑卒中。当斑块脱落后形成了血栓,随血流到达大脑还会导致栓塞。《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显示,50%-75%的缺血性脑卒中由颈动脉病变所致,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一、生活中这5件事会加速斑块产生
虽然说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功能逐渐减弱,大部分人的颈动脉都会出现斑块,但是生活中的一些不良习惯可能催化斑块的生成。
1.抽烟喝酒:吸烟的人颈动脉更容易长斑块。据这项研究,吸烟者的斑块患病率为36%,明显高于不吸烟者的28%。吸烟和大量饮酒是催化斑块生成的危险因素之一。香烟中的尼古丁可促进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低密度脂蛋白增高,使保护动脉免于发生粥样硬化的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同时使血压升高,并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发生。而大量饮酒不但可导致脑血流量减少,还可损害肝脏,影响脂质代谢。
2.“三高”饮食:高盐、高糖、高油的“三高”饮食,不仅会引起肥胖,还会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同时可能引起血糖和胰岛素水平增高,导致更多油脂沉积在血管壁上。这些都会增加动脉硬化的风险。
3.久坐少运动: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帮助身体排出废物,增加血管弹性。而长时间的久坐不动自然会影响血液循环,导致血管内垃圾堆积,易形成粥样硬化斑块。
4.经常熬夜:睡眠不足会增加炎症细胞,这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原因。大脑激素可以控制骨髓中炎症细胞的产生,从而有助于保护血管免受损伤。而这种抗炎机制受到睡眠的调节。如果经常睡眠不足或者睡眠质量不佳,这种机制就会失效,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5.肥胖:肥胖青少年的动脉血管在十多岁时就已经开始变得僵硬。研究发现体脂总量与动脉僵硬度呈正相关,持续体脂过高的人群动脉更易僵硬。而动脉僵硬度高是动脉粥样硬化一个明显的信号,会增加心梗、卒中发生几率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
二、如果形成颈动脉斑块,可以缩小或者消除吗?
只要在医生指导下坚持合理治疗,部分患者发现颈动脉斑块后,是可以缩小甚至完全消退的。改善颈动脉斑块,一定要注意五点。
第一,改善生活方式。控制饮食、改善饮食结构、增加运动、减轻体重、戒烟限酒,这些措施有助于降低血液中胆固醇水平,防止斑块进一步增长或增多。
第二,若患有高血压或糖尿病,还要积极合理控制血压血糖。高血压和糖尿病都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重要因素。
第三,积极合理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通过他汀治疗实现斑块逆转的报道并不少见,并且已有多项临床研究证实他汀类药物治疗有助于逆转斑块。
第四,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达标是实现斑块逆转的关键。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特别是整体心血管危险水平,确定相应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目标值,并通过改善生活方式以及他汀药物治疗使其达到目标值以下。只有如此,才有可能实现斑块的逆转。如果仅仅是象征性地服用他汀,则难以达到理想效果。
第五,对于多数患者而言,应该长期乃至终身服用他汀。长期服用药物是抑制斑块增长的有效措施,间断用药的做法非常不可取。最后提醒大家:如果颈动脉斑块导致≥50%的血管狭窄(特别是伴有脑缺血症状者),是使用他汀治疗的明确指征,无论胆固醇高不高,都应该予以他汀治疗!
不要发现颈动脉斑块就使用他汀治疗。不是说所有的颈动脉斑块都具有很高的危险性,一些风险较低的,甚至完全可以先不吃药治疗。是否要吃药,具体要看斑块以及自身情况来定,最好请专科医生指导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