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和远方”的梦想照进现实
桂林日报
2024年04月25日
蓝天白云下的象鼻山。近年来,我市始终将科学保护漓江作为市委、市政府重中之重的工作,通过精准施策、科学治理,漓江流域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游拥军 摄
在象山区龙船坪码头,数字漓江5G融合生态保护综合利用平台的监控摄像头,正注视着漓江的“一举一动”。记者唐健扬 摄
□本报记者 张婷婷
在江边或湖边寻一处绿地,约上亲朋好友,依次摆开露营装备,在浪漫的春光里,大家围坐在一起品茶、喝咖啡、尝美食,在欢声笑语中度过休闲时光……这是记者近日在桂林多地看到的美丽和谐景象。置身其中的人们,宛若走进了一幅“以水为脉、以绿为底”的丹青水墨画。
山水是桂林的灵魂。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桂林时强调,最重要的是要呵护好这里的美丽山水,这是大自然赐予中华民族的一块宝地,一定要保护好,这是第一位的。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强调,保护好桂林山水就是对国家对民族最大的贡献,这就是你们的“国之大者”。202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再次嘱咐要全力保护好漓江、保护好桂林山水。
桂林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好漓江、保护好桂林山水的重要指示精神,当好“二郎神”,坚持“明镜可拭不可琢”,保持山水生态的原真性和完整性,走出了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之路。漓江入选国家首批美丽河湖治理案例,漓江流域保护经验做法获国务院通报表扬、中央改革办宣传推广。
漓江不仅是国内江河综合治理典范,还是世界级生态保护样板。
2月26日至3月1日,在肯尼亚召开的第六届联合国环境大会主题边会上,桂林代表团以“保护漓江,延续地球之美”为主题,分享了漓江水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绿色发展的实践经验,漓江山水成为生态环境保护的“国际名片”。漓江整体保护申报联合国“地球卫士奖”,并获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提名推荐。
坚决守护一江碧水清流,精心呵护漓江“美丽颜值”,“善治水者必因水而兴”不断成为桂林的生动实践。截至目前,桂林漓江流域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连续6年保持Ⅱ类以上水质,水质均为优,优良比例100%。与此同时,我市全力申报“李光耀水源荣誉大奖”等国际知名奖项,并取得了积极进展。
作为国际水利行业最有影响力的奖项之一,“李光耀水源荣誉大奖”用于奖励国际上为解决全球性水问题而做出卓越贡献的个人和机构,这些贡献采用突破性技术或实施创新性政策和项目而使人类受益。我市正以申报“李光耀水源荣誉大奖”为契机,进一步保护好漓江、保护好桂林山水,持续擦亮“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块金字招牌。
桂林,一半是山水,一半是人文。
行走在东西巷、逍遥楼、靖江王府等历史文化地标,房子、街道修旧如旧,青砖黑瓦、红窗木门、古城墙,一派古色古香的风貌,仿佛穿越时空,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
漫步于公园街巷,起伏的山、流动的水、绿色的城,清新的空气、优美的环境,令无数游客流连忘返。就连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也不禁发出感慨:出门即公园,入眼皆美景。
我市坚持“山水城市”理念,提升完善世界级旅游城市配套和服务体系,提升城市格调品味,让山水生态之城焕发独特魅力。前不久,桂林荣获了2023年“中国人居环境奖”,这是全国人居环境建设领域的最高荣誉奖项,自该奖项设立以来,荣获此殊荣的城市尚不足百座。
桂林得此荣誉实至名归!推进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市委、市政府不懈奋斗的目标。
在推进宜居城市建设中,我市积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畅通缓堵”工程,大力实施城市更新,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全力打造宜居城市生活圈。同时,聚焦乡村振兴,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持续助力乡村振兴。
在提升城市软实力上,始终秉承“为民惠民”原则,把“文明创建”打造成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拥有更多幸福感的“民心工程”。此外,积极推动市民提升文明素质,让学模范、做好人、讲文明、树新风的热潮在青山绿水间持续兴起。
在保护传承历史文化上,发掘保护甑皮岩遗址中的史前文明,改造提升东西巷历史文化街区,倾力打造“博物馆之城”……文化力量在桂北大地上不断喷涌。值得一提的是,我市成功获得2026年世界运河大会举办权,正积极推进世界运河大会筹备各项工作,推动千年古运河走进新时代、焕发新活力,向世界讲好中国运河故事。
如今,桂林正以实际行动当好保护漓江、保护桂林山水的“二郎神”,让桂林成为人们向往的“诗和远方”,为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写下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