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读《之江新语》心得体会
桂林日报
2024年04月17日
□王志能
最近研读《之江新语》,结合平时的阅读思考,让我深切感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强烈的创新意识、深厚的人民情怀、务实的工作作风和勤学善思的宝贵品质。这也从另一方面加深了我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和理解。
强烈的创新意识。《之江新语》的“新”,是新颖、创新的意思。这本书是习近平同志在浙江担任省委书记时,以“哲欣”的笔名在报刊上发表的短文合集。“哲欣”是“浙江创新”之意,书名和笔名都显得意味深长。全书232篇文章,写法新颖,篇幅短小精悍,内容丰富全面,很具思想性、指导性和启发性。这本书体现了习近平同志一贯提倡文稿要求短、求实、求新的理念,更显示出他的远见卓识和极强创新意识。比如,文中提到的“要有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跳出浙江发展浙江”“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八八战略”等,都是结合浙江实际提出的创新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更是站在民族复兴和人类社会发展的高度,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论、新思路、新战略,如中国梦、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党的自我革命、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等,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深厚的人民情怀。《之江新语》诸多篇章提到人民,比如《心无百姓莫为官》《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等等,无不体现出习近平同志对人民的赤子之心。2012年11月,他当选总书记后的首次公开讲话,就庄严宣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他的人民情怀很早就在内心扎下了根,是一以贯之的,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他深受父母的言传身教。他的父母是革命伴侣,父亲习仲勋更是被毛主席誉为“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用一生的经历生动践行了他自己提出的“要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这一面”“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初心理念。二是七年知青经历让他真正接了地气,了解了国情,贴近了人民,真切感受到了人民群众的冷暖和甘苦,培育了他同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三是延安的红色历史文化和陕北人民豁达、包容、厚道、质朴、奉献的高尚人格,滋养了他崇高的政治理念,锻造了他不变的初心。由此,习近平同志逐步成长为新时代人民领袖。
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之江新语》开篇之作就是《调研工作务求“深、实、细、准、效”》,之后还有《求真务实要出实招》《形势越好,越要求真务实》《不兴伪事兴务实》等文章,体现了习近平同志重视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他不仅这么说,更是这么做的。早在梁家河插队时,他亲自到四川调研办沼气,建成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在正定工作的3年多时间里,他走遍了全县每一个村;党的十八大以来,仅脱贫攻坚这一项工作,他就曾到基层调研50多次,走遍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他多次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号召全党求真务实、创业实干、久久为功,勉励各级干部“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我们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举世瞩目的现代化建设成就,就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踏踏实实干出来的。
勤学善思的可贵品质。《之江新语》里诸如《多读书,修正德》《求知善读,贵重耳目》《为政者需要学与思》等文章,可以看出习近平同志十分重视读书和思考,而且诸多名言警句他信手拈来,说明他阅读广博、思考深邃。事实上,他从小就热爱读书,去梁家河插队就带了整整两大箱书,在劳动间隙见缝插针读书学习,辛勤劳动一天,晚上还就着煤油灯阅读到深夜。党的十八大以来,他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到自己的读书经历,并站在治国理政的高度反复强调读书学习的重要性,强调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
此外,《打好“团结牌”》用“拳头”和“指头”的关系比喻团结,《敢于负责、善于负责》强调处理矛盾和问题要有勇有谋、有胆有识、有利有礼有节,《越是领导干部,越要廉洁自律》认为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当好表率,等等,无不让人深受启发,同时也体现出习近平同志所具备的杰出领袖品质。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当下,我们能有习近平总书记这样一位党的核心、军队统帅、人民领袖掌舵领航,实乃我党之幸、我军之幸、人民之幸、民族之幸。我们要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踔厉奋发、勇毅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