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QQ空间

01版:头版

02版:综合新闻

03版:社会生活

04版:县区新闻

05版:时事

06版:理论

07版:发现桂林

08版:专题

返回 2024年04月17日

让世界更好读懂桂林 让桂林更快走向世界

桂林日报      2024年04月17日     
  □王贵军

  桂林是一座备受眷顾的城市。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多次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提及,又亲临桂林、亲自谋划、亲自部署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这个国家大事。国务院正式批复《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发展规划》,明确要求立足桂林实际,按“三步走”战略目标,到2035年成功跻身世界级旅游城市第一方阵。党中央对桂林支持之大、寄托之重、期望之深,提出前所未有的高标准严要求,桂林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有责任肩负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的使命,也更有条件实现“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风范、广西特色、桂林经典”的旅游名城、生态名城、开放名城、品质生活名城的规划构想。
  一、在理论意义上,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城市工作,是习近平关于城市工作重要论述的具体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论述城市建设发展必须处理好城与人、城与乡、城与产、老城与新城、城市发展与生态保护等重大关系,深刻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市发展规律,深刻回答城市建设发展依靠谁、为了谁的根本问题,深刻阐释建设什么样的城市、怎样建设城市的重大命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也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桂林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这一新使命的方法论原则。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必须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桂林“山、水、城、文”等特色优势,坚持把城市高品质作为打造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的自觉追求,高品位设计、高标准投入、高质量建设,推动品质桂林成为心之向往。在微更新上下功夫、在深挖掘上做文章、在大提升上求突破,以一针一线绣花般的功夫和耐心经营城市,分级分类创建宜居型、宜业型、宜游型等类型的美丽街区,让城市大街小巷、亭台楼阁、一砖一瓦都彰显特色。以街区内既有项目为牵引,注重供需结合,推进业态融合发展。从供需两端同时发力,精心规划和布局主题酒店、民宿、客栈,布局高品质休闲体验式的特色餐饮、特色茶室、特色咖啡厅、特色书吧等,加快业态聚集。充分挖掘街区空间资源,打通文脉、激活商脉、聚集人脉,让老街区遇见新业态,满足不同市民和游客多层次多样化的消费需求,让一个个集美食、旅游、消费、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特色街区展现桂林特色鲜明、场景多元的城市经济。学好用活“千万工程”和美乡村这一生动教材,注重最大限度保留乡土、乡水与乡愁,全面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持续加大农业园区、数字农业、种业创新等建设力度,打破整治的“拆、扫、清”等固有模式,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农居建设等。创造性地将人文古迹与绿水青山串联起来,让山水林花可赏、让村史精神可讲、让美丽乡村可访、让劳动休闲可享,打造一批以人为本、青山为底、绿道为轴、湖水为脉、文化为魂的美丽宜居村庄,推动桂林乡村建设从外在美向内在美、宜居美向宜业美、颜值美向价值美转变,让桂北农村有根有魂、有个性有品位、有魅力有活力,让市民为之自豪、外来人为之向往。
  二、在内涵体系上,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构筑引领桂林发展的“四梁八柱”,是开启桂林现代化新征程的战略擘画
  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桂林确定新坐标、锚定新方向、赋予新使命,明确了新时代桂林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定位、战略导向、战略路径、战略任务、战略保障,对桂林发展寄予厚望、对桂林人民充满深情大爱,集中体现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市域层面的先行实践。一座城市的发展道路很漫长,但紧要处却只有几步。桂林要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统筹以县城为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加快构建多极带动、多维支撑、多元融合的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体系。我们要做实“里子”,以“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推进规划建设、管理运营,持续实施城市更新工程,重点推进好完整社区改造、功能设施补齐短板等项目。我们要守好“底子”,在服务全国大局中找准自身定位,无论是保护漓江保护桂林山水,还是产业发展,始终把绿色作为发展底色,保护好底蕴,延续文脉,集中力量、聚集资源、集成要素。坚持以城促乡,捧牢生态资源“金饭碗”,用好绿色发展“金钥匙”,促进生产、生活、生态、生命“四生共融”。努力做大做强桂林的山水优势、农业优势、制造优势,加快形成“一产精、二产绿、三产活”,努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市域典范,更好展示新时代桂林大地最靓颜值和幸福底色,让更多市民和海内外游人感知桂林、热爱桂林、融入桂林,为桂林加油出力喝彩。
  三、在逻辑思维上,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兼顾,是运用科学思维方法解决城市发展问题的最佳方案
  习近平总书记示范运用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坚持以全球视野、全局站位来审视桂林的发展,注重将桂林发展置于历史发展长周期中分析研判。习近平总书记对桂林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贯通历史、现实与未来,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对桂林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了量体裁衣式的全面指导,不仅指导桂林“干什么”,还教导桂林“怎么干”。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对桂林来说是发展平台和区域影响力、竞争力的快速提升,是统筹资源、吸附要素能力的极大增强,是发展空间和潜力优势的有效扩展,更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自身发展与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任务相比、与广大群众的期盼相比还有差距。我们要胸怀“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认真对照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的目标任务和责任要求,围绕重要政策落实情况、重要工作推进情况、重大项目进展情况,坚持远近结合、远谋近施,善于在政策的缝隙中找到能为可为的空间,把更多的不可能变为可能,最大力度推进、最短时间见效,全力以赴把问题解决在当下。对定下来的事项要扭住不放、盯住不放,把责任细化、进度细化,以旬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着力把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美好蓝图和自治区党委明确的施工图变为更多可观可感可及的桂林实景,把世界级旅游城市规划目标转化为生动可喜的发展景象。
  四、在精神特质上,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展现尊重基层首创鼓励探路先行的鲜明品格,是桂林以“中国外交的重要名片”担当展示“中国之治”使命的自信源泉
  习近平总书记注重把基层经验上升为普遍路径,注重运用前沿技术创新城市治理方式,注重以一域之光展现全局精彩,引领桂林找准以改革创新塑造新优势、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有效路径,为桂林服务全国发展大局打开新的通道。公路、铁路、民航、通讯、网络等不断建强的基础设施,让桂林“看见”世界,也被世界“看见”。新中国成立以来,桂林接待过不少外国元首、政要及各界友好代表团和人士,与多个国家的城市结为友好城市,是中国外交的“重要名片”。桂林未来发展得怎么样,关键要看大家怎么干!目前,桂林有足够的历史长度和文化厚度,却缺乏足够的文化表达方式;有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但尚未形成完整体系的旅游业,这是我们的差距不足,也是我们增长的空间和发展的潜力。面对大自然赐予的独特优势、老一辈创造的历史荣光,我们要有“跳出桂林看桂林”的全局视野,坚持文旅深度融合、多业同步发展,大力开展国际宣传营销,引进和举办更多国际性、国家级文化旅游展览、会议、论坛等大型活动。期待更多人把桂林发展放到全国、全球大格局中去研究、谋划、把握,通过无中生有,通过包装打造引爆点,全面提升桂林的知名度美誉度。在主动服务国家战略、深度融入全球体系中,围绕抓好规划引领、争取政策落地、融入文化元素、提升产业能级、塑造发展高地、持续深化改革、全面先行先试,增强承载能力,高标准把大自然赐予中华民族的这块宝地保护好、建设好,让桂林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景象成为大美中国的生动缩影。
    (作者系中共桂林市委政研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