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笋宴
桂林日报
2024年03月18日

春笋宴

大家一起剥笋。
□本报记者秦丽云 文/摄
不食春笋,焉知春意!
开春以来,临桂区宛田瑶族乡庙坪村的竹林热闹起来了。各种春笋接连破土而出,吸引着人们前来采挖。
3月5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自古以来,惊蛰吃韭菜,是不少乡间百姓的习俗。初春时节的韭菜品质最佳。而在庙坪村平底岭的瑶胞黄仕乾和妻子赵彩明看来,野韭菜配上当地的摆竹笋才是绝配。
一大早,赵彩明就邀请了村里的几位妯娌来家里喝油茶。油茶喝罢,身子暖和。一行人扛着锄头,背上背篓,朝村旁的竹林出发。
宛田瑶族乡位于临桂区西北部的高寒山区,距市区45公里,全乡国土面积330平方公里。境内山地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达80%。其中,该乡竹林资源丰富,素有“毛竹之乡”之称。庙坪村四周青山环绕,茂林修竹,是一个宛若世外桃源的山村。
湿润的山林洋溢着清新的草木气息。竹林下的泥土松软,一根根的摆竹笋破土而出。
“好大一根笋哟!”黄仕乾挥舞着锄头,几个起落,就挖出了一根摆竹笋。他把竹笋展示给大家看,引得大家称赞不已。
竹林里笑声不断,背篓中的竹笋也不断增多。约莫半小时的工夫,大家伙的背篓都已经装满鲜笋。
新楼房前的小院,两株山茶花开得正艳。红色的花,黛绿的山,衬托着女瑶胞们的民族服饰更加美丽。她们一边麻利地剥笋,一边计划着如何用这些肥嫩、洁白如玉的笋肉,为远方来的客人做一桌美味的春笋宴。
厨房的青瓦上炊烟袅袅。厨房内,红红的灶火正旺。几个妯娌分工合作,有的清洗刚从山边采摘的野韭菜,有的切腊肉,有的清洗锅碗瓢盆。
配合时令,当日的主推菜是韭菜炒笋。热锅烧起,热油冒烟,把干辣椒炸得滋滋作响。一大盆笋片下锅,适量的盐撒入,几番翻炒,就飘出了一股春笋的鲜香。在笋片炒至七八成熟的时候,野韭菜切断下锅。再一起翻炒三五分钟,韭菜炒笋出锅。
接下来,腊肉炒笋、鲜肉炖笋汤一一摆上了桌。
看着眼前的这一大桌笋宴,客人们早已垂涎三尺。记者夹起韭菜炒笋,直觉鲜香扑鼻。尝一口,笋肉的鲜脆和野韭菜的鲜嫩融合在一起,顿觉满口生香,脆嫩爽口。这味道,真乃“山珍”也。喝一口鲜肉笋汤,香鲜无比,全身舒畅。竹笋炒腊肉,那更是山乡人家的待客佳肴,春笋的鲜脆和冬季腊味的醇厚交融,堪称至味。
临桂区文广体旅局派驻宛田瑶族乡瓮洲村的驻村第一书记徐键受邀前来做客。自在宛田瑶族乡驻村工作以来,他已对这里的春笋颇为迷恋。“春笋清甜脆嫩,具有独特的山野自然风味,每年春季不吃上几顿春笋,简直是辜负春天的美意。”
黄仕乾则告诉记者,环绕村庄的竹林是瑶乡人家的天然菜园。在那里,一年四季都有鲜笋可吃,毛竹、楠竹、摆竹等接连出笋,只要想吃,上山去采挖就行。要是遇到亲朋好友来做客,鲜笋是瑶乡人家的待客必备。
春天的味道就像新挖的竹笋,清香、鲜甜,入口、入心。屋外竹林摇曳,屋内谈笑风生。一桌春笋宴,早已醉了客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