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QQ空间

01版:头版

02版:综合新闻

03版:专版

04版:社会生活

05版:县区新闻

06版:时事

07版:走读桂林

08版:公益广告

返回 2024年01月29日

象山区人大:

书写新时代高质量履职答卷

桂林日报      2024年01月29日     
  □本报记者韦莎妮娜 通讯员李佳利 蒙鸿莉
  屋檐本该遮风挡雨,但却成了象山区南环路竹木巷10号楼居民们的一块“心病”。由于屋檐年久失修,楼外26个加装屋檐频繁发生瓦片掉落事件。听到居民的呼声后,象山区人大代表立即推动解决,26个屋檐全部修缮完成。
  一块瓦折射的是民情,凝聚的是民意,反映的是民生。近年来,象山区推进人大代表“混合编组、多级联动、履职为民”主题活动走深走实,代表们充分发挥监督职能,履职尽责,建言献策,立法与监督工作同步推进,良法善治;坚守为民情怀,解决了诸多类似“一片瓦”这样的民生难题,在充满希望的城南热土上,用心用情书写着新时代民生答卷。

  在依法监督中展现“大担当”
  监督权是宪法赋予人大代表的崇高权力。去年,象山区人大代表奔着问题去、追着问题查、盯着问题改,让监督工作更有力量、更有效率、更有温度,在谋求高质量发展的蓝图中展现了“大担当”的精神。
  绿水青山是桂林永恒的发展底色。象山区人大聚焦生态环境保护,组织人大代表对漓江(象山段)水环境综合治理情况开展专项视察。同时,与象山区人民检察院联合建立“人大代表建议和检察建议衔接转化”工作机制,落实环保监管责任与法律责任,让世界最美河流永清流。
  去年,象山区人大还聚焦法治政府建设,开展《桂林市机动车船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污染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执法检查9次。认真接待受理群众来信来访4批10人次,坚持“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全年共审议区政府关于安全生产领域举报的规范性文件1件,并通过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备案审查信息平台备案审查,实现了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零的突破。
  此外,象山区人大还通过组织代表旁听法院相关案件开庭审理及参与检察院听证会,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促进司法更公正公平。规范化建设了平山街道将军桥社区和桂林漓泉啤酒公司两个市人大基层立法联系点,并发挥“立法直通车”“立法小论坛”等服务载体作用,组织基层代表、群众对广西及桂林市拟出台的四部地方性法规提出意见建议23条。

  在民生清单上写出“大情怀”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是“国之大者”。去年,象山区人大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以“六个结合”为着力点,增强代表履职实效。认真组织开展“混合编组、多级联动、履职为民”主题活动,召开主题活动民情沟通会21次,收集群众意见、代表建议402件,办结383件。对《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草案)》和《桂林市旅游市场秩序管理规定(草案)》提出修改意见11条。
  将代表履职与民生实事快速办相结合。象山区人大建立了民生实事快速办工作机制,各级人大代表线上线下参与跟踪民生实事快速办全过程,确保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去年3月,人大代表夏林根据群众反映,建议万福小学尽快复工,缓解周边入学难问题。象山区人大常委会立即组织人大代表实地调研,第一时间向象山区委专题报告,并将建议转交区政府。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书记、区长第一时间带领有关部门现场办公,解决问题。停工近四年的万福小学于2023年4月重新开工,学校的建成将幸福上千户家庭。

  在履职网络中构筑“大格局”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秉承着这样的理念,象山区人大建立起“4+21+N”人大代表履职网络,实现了代表管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服务群众线上线下“全天候”。去年,象山区人大按照“三全三高十一有”标准,建成了4个人大履职活动中心、21个人大代表联络站、30个代表联络点,覆盖了辖区所有的乡、街道、村、社区,延伸了人大工作触角,最大限度地释放了代表联络站的影响力。同时,在原有的万福广场、瓦窑小镇、锦怡酒店特色行业代表联络站的基础上,建设了象山区工业企业、文旅行业、科教振兴和乡村振兴4个跨行业人大代表联络站,在桂林市职工大学挂牌建立了象山区人大代表培训基地,为代表提供多元化履职平台。进一步完善“智慧象山人大”信息平台,依托燕京啤酒(桂林漓泉)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力量,开发象山区人大代表履职通小程序,摸索出了24小时“不打烊”的代表履职新模式。
  在谋求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象山区人大展现“大担当”,书写“大情怀”,构建“大格局”,为重大决策“把脉开方”,让人民福祉“成色更足”,也为城南热土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