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QQ空间

01版:头版

02版:综合新闻

03版:专版

04版:社会生活

05版:县区新闻

06版:时事

07版:走读桂林

08版:公益广告

返回 2024年01月29日

东风吹来满目新

——写在象山区两会召开之际

桂林日报      2024年01月29日     

□本报记者韦莎妮娜 通讯员李怡慧 张旭
  寒冬渐退,东风浩荡。八桂大地上,滚滚春潮萌动。
  随春讯如期而至的,是一年一度的“两会时间”。
  去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面对百舸争流、你追我赶的区域竞争态势,象山区知重负重、担责尽责,学思想、拼经济、稳增长、惠民生,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争先进位,竞相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老城区日日新,当上了全市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
  数据显示,2023年,象山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96.5亿元,同比增长4%;一二三产增加值分别增长3.9%、1.6%、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剔除不可比因素增长5.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4%。
  一连串跃升的数据,彰显的是“城徽之地”象山区千方百计谋发展的决心魄力,是融入和服务打造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的积极姿态。

  握住“绿色接力棒” 绘就和美生态长卷
  一江碧水,两岸秀色。坐拥“城徽”象鼻山和漓江城市段黄金岸线,象山区的区位优势得天独厚。与此同时,肩上的生态保护担子也最重。
  为保护好这一方令全世界心驰神往的山水,象山区紧紧握住“绿色接力棒”,不掉棒、不漏棒,坚决当好保护漓江、保护桂林山水的“二郎神”。从2022年开始至今,象山区每个月不少于一次,对瓦窑水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开展巡查检测。去年象山区更是投入410万元,实施漓江入河排污口、西干渠和瓦窑河专项清淤截污整治工程,排查整治城市地下管网57公里,漓江干支流水质常年达到Ⅱ类标准。
  同时,象山区还建立健全了三级河湖长、林长制,河道保洁实现长效化、常态化。扎实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南溪河工程如期验收,南湾河、宁远河、良丰河工程开工建设。
  水更清了,天更蓝了,土更净了。去年,象山区高效推进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有效管控桂林齿轮厂等受污染土壤环境风险,重点监管地块安全利用率100%,全区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保持良好。初步完成了铁西垃圾中转站的升级改造,开展餐饮油烟排放联合巡查管控行动,辖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较上年增加20天。
  天赋异禀的自然资源给一地带来了绿色福祉,也对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在生态环保的大框架中,协同推进产业发展,象山区做出了大胆尝试——精心包装象山区漓江支流环境综合治理与产业开发EOD项目,获批自治区2023年度第三批试点;存在了30多年的平山根雕市场整体搬迁,实现550家加工点100%关停、80%搬入根雕产业园聚集发展。
  一江清流,白鹭翩跹。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长卷,在城南热土上徐徐展开。

  蹄疾步稳抓发展 产业项目蒸蒸日上
  “一座山、两瓶酒”,是外界对象山区经济格局的高度概括。“一座山”指的是桂林的城徽象鼻山,“两瓶酒”指的是象山辖区内的两大工业企业漓泉啤酒和桂林三花。去年,象山区继续在“酒瓶子”“一座山”上做大文章,全年经济运行稳中向好。
  工业产业底盘更稳,企业发展势头蓬勃。去年,象山区工业振兴三年行动迎来了圆满收官,一般公共预算资金和政府债用于工业发展共计6000余万元,工业投资总计36.5亿元,同比增长15%。收集并解决企业问题诉求108项。有序推进燕京(漓泉)精酿生产线扩建、橡胶机械数字化提升等4个技改项目建设,完成科技成果转化13件。燕京(漓泉)获广西第一批链主型龙头企业认定,桂林溢达在自治区同行中首家通过RCEP资格认定,航天电子被评为广西“瞪羚企业”。桂林量具刃具等2家企业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长虹机械厂被评定为国家级创新技术平台,科奥静电等6家企业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21家企业被认定为自治区科技型中小企业,桂林供电等6家企业入围“2023桂林企业50强”。全年新建标准厂房2.2万平方米。全年规模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5.3%,增幅保持全市前列。
  搅活文旅市场的“一池春水”。象山公园实行免费开放,犹如激起千层浪的一块小石头,为旅游业注入革新的动力。去年,象山区推出多条象山“City Walk”路线,出台实施2023年旅游市场秩序综合整治方案和“三年行动计划”。全年接待游客1017.6万人次,同比增长43.4%,带动限上旅行社营收同比增长159.5%。全年游客满意度综合指数及主要指标均排名广西第一。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实现验收达标入库。
  商贸服务业提档升级。一年来,象山区深度推进商文旅体融合发展,不断创设消费新场景,开展促销活动30余场,拉动消费超2.5亿元。成功举办第六届全国古生物科普研讨会暨地学旅游(桂林·象山)论坛、桂林首届“嗨唱歌圩节”山歌会等活动。圆满承办环广西公路自行车赛、桂林国际马拉松赛、桂林艺术节水剧场等赛事活动。
  农业基础得到稳固,因地制宜做好农文旅融合文章,金鞍马术俱乐部实现扩容提升,四合鲜源、美冠等涉农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营商环境更加优化。深化“放管服”改革,全年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2.4亿元。投放“桂惠贷”10亿元,惠及市场主体750户,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近2000万元。一批便民利企微改革落地见效,办理事项承诺时限压缩90%。免申即享政策兑现4.9万件,数量为六城区第一。全年新增各类市场主体4884户,入库“四上企业”26家。

  兜住民生底线 幸福象山成色更足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所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所忧。去年,象山区力争让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用政府的“紧日子”换群众的“好日子”。千方百计办好了群众可感可及的十大重点民生实事,全区民生支出占比保持在85%以上,以政府更“有为”让居民群众更“有感”。
  内外兼修提品质,努力打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城区新样板。去年以来,象山区统筹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完成11个老旧小区、60条背街小巷改造提升。开展经营性自建房安全隐患专项整治,整改销号率达100%。坚持政府和法院联动,加快盘活“烂尾楼”项目,枫丹丽苑附属楼即将投入使用,润实嘉园(原山水中央)、绿涛·盈泰(原好莱坞)全面复工,历史性解决了200余家商住户长达10余年的回迁问题。盘活香江饭店、粮贸大厦等闲置楼宇近22.5万平方米。
  乡村秀美更宜居。邓家村自来水安装工程完成,自来水普及率达87.4%。新建32个自然村垃圾池,启动佛殿村风貌改造工程,北芬小村被评为自治区乡风文明示范村。
  城市治理更精细。依托执法指挥调度中心和四级网格治理新体系,全区12万余条数字案卷办理处置率达100%,城市基层治理新模式在全市现场会推广。加快便民生活服务圈建设,规划设置149个便民服务摊位,建成百年荟“小贩中心”特色街区,推行城市管理柔性执法,坚定不移守护居民群众的“烟火日常”。
  劳动者的饭碗端得更牢。建成启用人才服务驿站,发放就业补助资金270万元,城镇新增就业296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2%。
  学有所教,学有所成。去年,象山区凯风小学万福分校项目复工建设,回民小学等12所学校完成暑期维修改造,实现扩班23个,增加学位近1200个。
  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象山区积极构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格局,美好家园嵌入式医养综合体获得自治区民政厅认可。猴山社区获评广西老年人宜居社区。
  东风吹来满目新。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融入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推动象山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在桂林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其势已成的关键点,30万象山儿女凝聚团结奋进的伟力,依托独特的资源禀赋和发展优势,攥紧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加快构建“一带一园四区”发展格局。
  征途漫漫,笃行不怠;不负嘱托,只争朝夕。全体象山人正以昂扬的姿态、饱满的热情,奔向这个希望之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