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QQ空间

01版:头版

02版:综合新闻

03版:专版

04版:社会生活

05版:县区新闻

06版:时事

07版:走读桂林

08版:公益广告

返回 2024年01月29日

干事创业 奋楫前行

——临桂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纪实

桂林日报      2024年01月29日     
□本报记者刘健 通讯员彭胜发 杨浩
  岁序更替,华章日新。2023年,临桂区在奋进新征程中,书写了一页页精彩篇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288.25亿元,增长4.6%,总量跃居全市第一。三次产业占比为20.0︰35.2︰44.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7.1%、47.4%、35.6%,工业支撑作用明显,发展结构更趋优化,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连续5年入选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获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复,成立临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这是广西首家以县级政府管理发展的自治区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发,实干者成。这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临桂区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以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核心区为统揽,重实效、强实干、抓落实,突出抓好“三大振兴”“两大建设”,以拼的精神奏响了经济发展的“最强音”,以闯的勇气点燃了创新创优的“强引擎”,特色产业不断探索、项目建设不断攻坚、县域经济不断优化、民生福祉不断提升,拼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气象。

  奋勇争先 竖起产业振兴新标杆
  推进临桂现代化建设,关键在产业,出路在工业。“临桂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工程,锚定目标、加压奋进,充分发挥临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全力以赴构建具有临桂特色和引领作用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临桂区委书记石玉琳说。
  工业经济提质增效。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217.92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3.1%,两项指标均排全市第一;四大主导产业总产值占全部规上工业总产值的88.9%。工业增加值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70.8%,拉动GDP增长3.3个百分点;工业税收5.6亿元,占全部税收的22.6%。工业振兴三年行动圆满收官,规上工业总产值三年来综合排名保持全市第一,增加值年均增长14.8%;工业投资总量三年超120亿元,创该区历史最好。桂林经开区带动提速增强,华为信息生态产业合作区产值突破百亿元。优质企业发展壮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8家;新增“四上”企业35家,排全市第一;深科技产值突破90亿元,人机协同制造、智能仓储场景获评国家级智能制造优秀场景;桂林三金被认定为广西第一批链主型龙头企业;福达公司再获“广西工业企业质量管理标杆”;奥瑞金、菲尔特钢结构2家公司获评广西智能工厂示范企业;鸿程矿山入选广西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名单。园区建设不断夯实,新建园区道路、污水管网、排洪渠10.4公里;收储工业用地1120亩;建设标准厂房面积30.36万平方米,排全市第一;区工业集中区获评自治区“十有”园区。
  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升。科学技术经费及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达1.77亿元。培优育强力度增大,新增泰绘信息等2家自治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新增自治区级创新型中小企业7家;81家企业完成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18家企业培育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组织15家企业成功认定32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增幅排全市第一,认定量为近五年最高;拥有有效发明专利248件,其中高价值发明专利99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36件。临桂区获批设立广西首个县域自治区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青网科技园获评自治区级众创空间;建成自治区级工程结构材料智慧化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新增恒晟水环境治理等2个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莱茵生物等4家企业获评广西百强高新技术企业。
  现代服务业迸发新活力。三产增加值增长3.7%,高于上年5.1个百分点。涉旅指标强势增长,成功举办元宵焰火晚会、桂花文化旅游季等40余项主题活动,全年接待游客446万人次、增长23.49%,实现旅游总消费47亿元、增长47.46%;吾悦、临桂万达商圈客流量突破1730万人次,营业额达6.23亿元;桂林国际会展中心项目一期展览中心落成启用,举办大型展会10余场,总交易额突破90亿元。房地产平稳运行,完成投资18.14亿元,完成销售面积48.2万平方米;推出西宸博悦等立体园林绿化建筑,房地产产品结构进一步改善。

  科学谋划 高质量发展积蓄新动能
  发展向项目聚焦、工作向项目发力、成效以项目检验。临桂区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强引擎”和“硬支撑”,牢固树立“抓项目、兴产业、促招商”理念,坚持科学谋划、精准施策,大抓项目、抓大项目,集中力量、集聚资源、集成政策,打好项目建设组合拳,全力推进项目建设。
  项目谋划精准高效。抢抓国家增发1万亿元国债重大机遇,全年谋划项目103个,总投资1036.43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31个,占比达30%以上;获批“双新”项目3个。区领导跟踪服务推进127个重大项目超额完成绩效任务目标。福达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齿轮制造、莱茵生物甜叶菊专业提取工厂建设等项目正式投产;阳天特箱北美液冷储能产品成功通过北美UL认证,实现量产;桂林至柳州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建成通车;桂林新区相思江防洪排涝提升工程有序推进。
  “把企业的事当成家里的事情来办的‘家人式’服务,用心用情主动帮助企业排忧解难,努力将‘软环境’变成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的‘硬支撑’。”临桂区区长何兵说,该区注重加大跟踪督促力度,严格落实“县区吹哨、部门报到”协调机制,以“家人式”服务对104家重点企业及重点项目进行精准服务。
  营商环境“优”无止境。新增经营主体9534户,总量超5.35万户,排名全市第一。推进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完成惠企惠民政策兑现1.99万件,实现惠企惠民政策“免申即享”20项;办理出口退税1.39亿元,增长137.61%;投放“桂惠贷”20.97亿元,直接降低市场主体融资成本2452万元。开展政务服务提质攻坚行动,因地制宜编制集成服务套餐56个,新增“跨省通办”事项72项;全市首个涉企案件办理中心正式成立。
  招商引资成果丰硕。新签约引进OLED显示产品及终端应用等项目35个,计划总投资147.25亿元,其中工业项目23个、亿元以上项目20个。区外境内实际到位资金86.06亿元,其中制造业项目到位资金41.4亿元,占比48.1%。

  实干笃行 绘出城乡融合发展新画卷
  农文旅深度融合,城乡发展“双向奔赴”。行走在临桂大地,城市与乡村宛如一枝并蒂莲,花开两处各芬芳,宜居城市可感可触,和美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
  家住彰泰城市一号小区的周华英对临桂近年来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深有感触:“现在临桂的人气越来越旺,每到节假日,到吾悦广场、万达广场购物人群熙熙攘攘,到山水公园、市民公园游玩的市民游客也络绎不绝。”
  城市品质日臻完善。路网建设加速推进,西城大道立交等“畅通缓堵”工程有序推进,奥园南路(宏谋大道至西城大道段)和飞虎路顺利通车。水网规划初见成效,海绵城市建设实现20个项目开工,其中7个项目竣工;“管、网、厂、河、湖”一体化工程加快建设,累计完成投资2.02亿元,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有效提高。配套设施日趋完备,3138个停车位实现智能化改造,开通桂林中学(临桂校区)、桂林信息科技学院临桂校区公交线路。
  城市治理有力有效。进一步发挥联动共治信息平台作用,积极探索城市管理“1+2+N”试点工作,完善联防联控协调机制,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1860个,救助群众1200余人。城区垃圾分类处置覆盖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环卫保洁机械化清扫率均达100%;争取资金1681万元,成功改造3个老旧小区、7条背街小巷;完成地下车位(库)不动产登记3122个。
  乡村振兴汇聚合力。投入衔接资金1.32亿元,实施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各类到人到户补贴等项目161个。加大脱贫人口就业帮扶力度,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1646个;42家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发展产业,惠及脱贫群众720户。创建厕所革命整村推进示范村2个、村级生活污水试点示范村2个。探索推广运用“生态文明积分制”自然村82个,清单制行政村89个;临桂区获批开展全国“智慧广电”乡村工程试点,乡(镇)、行政村5G覆盖率均达100%。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突出对临桂特色资源的推介和宣传。2023年,相继成功举办以“桂林之花·临桂甄香”为主题的玉兔临春闹元宵、广西·临桂东盟城市龙舟邀请赛、2023中国—东盟博览会旅游展——桂林桂花文化旅游季、会仙板鸭节、2024桂林(临桂)新年狂欢夜等主题活动,“火”了文旅、“旺”了人气、“热”了消费。
  过往皆为序章;笃行实干,勇毅前行。2024年,临桂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重大方略要求,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自治区党委、市委决策部署上来,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折不扣抓落实、雷厉风行抓落实、求真务实抓落实、敢做善为抓落实,千方百计调结构、转方式、抓转型,努力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上展现更大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