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浦市:
以微宣讲推动文明新风进万家
桂林日报
2023年12月09日
□何彰贤
荔浦市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围绕谁来讲、讲什么、在哪讲、可持续等内容重点发力,充分盘活整合各类资源,成立理“响”荔浦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将基层理论微宣讲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深度融合,推动移风易俗的文明新风进万家。
注重多渠道选拔人才,打造宣讲“轻骑兵”。为保证基层理论微宣讲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常态化开展,荔浦市委宣传部先行先试,从各单位、各乡镇理论骨干中选拔出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30岁左右的年轻同志,同市委党校经验丰富的讲师一起,组成理论宣讲“先锋队”。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点宣讲内容,进入田间地头、农家院落以及本地一些具备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红色旧址、革命历史纪念场所进行理论宣讲,以实实在在的成绩来激发群众跟党走的信心。截至11月30日,已经覆盖全市所有乡镇,在50个行政村开展70场次,受众达5200人次。后续,将定期举办理“响”荔浦理论宣讲比赛,通过吸纳优秀选手,每年对微宣讲志愿队进行优化动态调整,不断壮大宣讲志愿队伍力量,实现宣讲队成员老中青梯队齐整。邀请理论专家、文化名人等为宣讲队员“充电”,全面提升宣讲队员实战能力和水平,打造荔浦理论宣讲“轻骑兵”。
注重常态化开展宣讲,文明新风“接地气”。一是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农家书屋、村级广场等场所为依托,发挥党员、新乡贤、“土专家”等群体优势,常态开展“讲理论”“讲政策”“讲典型”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把党的创新理论、惠民政策、移风易俗倡议等及时传递到群众身边。二是聚焦重要时间节点。围绕重大会议和重要时间节点,把党的声音及时传达到群众身边,在全国宣传思想文化会议等重大会议结束后,及时把会议精神同群众关切宣讲宣传,真正实现“群众在哪里,党的创新理论就讲到哪里”。
注重多角度切入,提升文明“人气值”。一是从群众身边事入手。在开展理论宣讲的同时,注重引导培育邻里守望相助的乡村新文化、文明家庭文化,切实做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鼓励群众身边人讲身边事,并指导村民把宗族祠堂变为文化礼堂,引导群众自主推选好媳妇好婆婆,并予以表彰,为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和群众集体记忆的传承与弘扬提供新的传承样式,既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需求,又在潜移默化地引导群众践行新风尚、传播正能量。二是从群众关心的事入手。把与群众关心的婚丧嫁娶掰开揉碎地融入其中,找准对接点、共鸣点,在宣传方式上不断创新,使微宣讲突出乡土气、亲切感。用群众听得懂、听得进、愿意听的家常话开展宣讲,把宏大叙事的“大道理”转变为“接地气”的百姓言语,把党的创新理论讲到人民群众的心坎上,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宽、更广、更深入,让广大老百姓在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中涵养文明家风。三是从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入手。为进一步提升全市理论宣讲形式的多样性,让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理论宣讲活动,荔浦市委宣传部组织全市精干文艺力量,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及各项方针政策通过文场、三句半、山歌、彩调、渔鼓等表演形式向群众宣讲,把枯燥的理论内容转化为生动形象的文艺作品,让群众“在乐中学、在乐中悟”。
(作者系荔浦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