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扭伤的急救治疗与预防
桂林日报
2023年10月04日
□唐继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桂林医院)
踝关节扭伤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损伤,在运动损伤中高达20%到50%。如果早期处理不正确,韧带修复不好,松弛,易致复发性损伤,导致踝关节慢性不稳定,人们常称习惯性“崴脚”。
踝关节损伤有如此高的发病率,与踝关节的骨与关节构成有关。踝关节主要由胫骨远端、腓骨远端与距骨通过关节囊和韧带连接。踝关节周围的关节囊纤维层增厚形成韧带,主要有三组,①内侧副韧带,②外侧副韧带,③下胫腓韧带。这三组韧带中以外侧副韧带前部(距腓前韧带)最为薄弱,外侧副韧带前部损伤的概率最大。胫腓骨远端通过韧带连结构成踝穴,距骨在踝穴内运动,包括踝关节的屈伸、内外翻、内收、外展运动,以及这些动作组合完成“复杂”的旋转运动。当踝关节处于背伸位时,距骨的大部分在踝穴内,此时它比较“老实”,只做内、外翻这种简单的动作。当踝关节由背伸逐渐到屈曲位时,距骨只有它的后半部分留在踝穴内,此时它比较“活泼”,踝关节的各种动作(屈伸、内外翻、内收、外展)都可以做,这时它很容易受伤。当下台阶,或者在高低不平的路上行走,踝关节处于屈曲位,距骨只有后半部分留在踝穴内,此时遭受内翻或外翻暴力时,使踝部韧带过度牵拉,导致韧带部分损伤或完全断裂,也可导致韧带被拉长、撕脱骨折,踝关节或胫腓下关节半脱位、全脱位。
踝关节扭伤后会出现疼痛,肿胀,皮下瘀斑,活动踝关节疼痛加重;如果踝关节有骨折、脱位,局部会有明显的畸形,异常活动。扭伤后肿胀、皮下瘀斑越严重,说明受伤处出血就越多。
踝关节扭伤后的急救处理:
1.受伤以后,首先就是要停止一切的活动。尽可能在附近寻找能够帮助患者的器具,然后及时送去医院检查。
2.如踝关节损伤症状较轻,及时应用冷敷,以前大多是直接用冰块隔一层薄布巾外敷,这样冰块与皮肤接触面较小,难以达到预想的效果,并且冰块较冷,患者不能接受。现在大部分医院用较大的袋子装冷水,越冷越好,但不是冰块,水是液体,放在踝关节表面比较贴服,接触面宽,热传导较理想。每次冷敷约20分钟,一天做2至3次。冷敷的原理是让受伤局部组织温度降低,血管痉挛,出血减少,组织液渗出减少。
3.如果踝关节肿胀较大,可以用弹力绷带缠绕踝关节稍微加压包扎,有止血、减轻肿胀的作用,同时对受伤的踝关节有一定的稳定作用。
4.合理应用药物治疗。经过1至2天的冷敷治疗,可以使用一些中药治疗。如消肿止痛酊、镇痛活络酊等药酒治疗,起到活血、化瘀、止痛的作用。此时要注意抬高踝关节,利于消肿,同时逐步进行足趾屈伸运动及小腿肌肉的收缩运动,避免肌肉萎缩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经常有人受伤后不引起重视,拖着受伤的脚到处走动,甚至还坚持带病工作,在家自敷药酒或者草药,殊不知,这样处理受伤的韧带没有得到愈合,韧带松弛,易致复发性损伤。医生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会看到患者的X光照片显示腓骨远端有一类圆形的小骨块,追问患者何时受过伤,因反复受伤又不正规治疗,连患者自己都不知道是哪一次受伤引起的了。所以踝关节扭伤后要引起重视,经过早期的急救处理,要及时到专业的医院找足踝外科医生检查,有时进行必要的X光照片、CT、MRI检查,对明确损伤的部位及程度是很有用的,它对治疗方案的选择有指导作用。
日常生活中,做到下面这些可以大大减少踝关节的扭伤:
1.注意踝关节周围的肌肉锻炼,肌肉力量强了,就更能稳定踝关节,距骨就不会在踝穴内“乱跑”。
2.女性尽量避免穿高跟鞋。
3.运动的时候,穿高帮鞋。高帮鞋的好处是鞋帮可以完全包裹住脚踝,可保护脚踝。
4.平时走路、下楼梯时注意力要集中,特别是不要边看手机边走路。
5.运动场所选择地面平坦的地方,起跳着地时要避免踩在队员的脚面上。
6.运动前要热身,让身体每块肌肉和关节都处于最佳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