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QQ空间

01版:头版

02版:探“店”话非遗之二

03版:探“店”话非遗之二

04版:读桂·民生

05版:读桂·热点

06版:八桂热点

07版:八桂热点

08版:时事关注

09版:聚焦中国

10版:深度国际

11版:深度国际

12版:燃情体育

13版:文娱关注

14版:读桂·风物

15版:财经·彩票

16版:早上好

返回 2023年03月22日

桂林彩色拓印:
让千年文化底蕴更出“彩”

桂林晚报      2023年03月22日     
  唐代以来,无数地方官员、文人墨客在桂林诸山题字刻诗抒怀咏志,形成2000多处独特的摩崖石刻景观。桂林摩崖石刻不仅数量居全国之首,而且内容丰富,各类文体、书体、造像俱全,行内谓“北有西安碑林,南有桂海碑林”。
  桂林彩色拓印植根于桂林石刻文化,继承明代王府工匠技术,分色拓印手法细腻,配色和谐,色泽持久,赋予传统拓印如手绘般丰富的表现力,以极富创造性的南方彩拓风格在中国两千多年的拓印史上独树一帜。
  近日,记者走进桂林独秀峰·王城景区内的王府秘拓博物馆,听传承人讲述桂林彩色拓印的故事。

■速览
  非遗简介:拓印,是以纸或绢盖在器物之上,用特制的药水湿润,然后以毛刷轻轻敲锤,待湿纸稍干之后,用扑子蘸墨在纸面上均匀扑打,完成后揭纸,所得即是拓片。拓印技术以颜色来区分,可以分为墨拓、朱拓和彩拓三类,桂林彩色拓印技术属于彩拓的一种。2018年,桂林彩色拓印技术被列入第七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桂林彩拓以天然材料上色,拓材精心制备,工具纷繁多样,分“块、色、线”拓印,有“金拓”“韵拓”“彩云拓”“岩彩立拓”“镶拓”“五行如意拓”等十多种技法。拓片构图饱满,纹样细腻,色彩典雅和谐,讲究“五行配色”,富于绘画艺术般的表现力与感染力。
  探“店”地址:桂林独秀峰·王城景区内的王府秘拓博物馆
  主讲人:桂林彩色拓印传承人王继胜

■传承
继承明代王府工匠技术的桂林彩拓
  近日,记者来到桂林独秀峰·王城景区,沿着景区主干道一路向前大约300米,就可以看到一栋米黄色的双层小楼,红色的大门上悬挂着一块牌匾,写着“王府秘拓博物馆”。进入博物馆一层,最先进入眼帘的是展厅墙壁上悬挂的诸多彩色“福”字拓片。它们的拓印材质除了宣纸还有丝绸和绢布,字体各异,色彩艳丽。除了这些“福”字,一同展出的拓片作品还有碑文和人像,它们无一例外地都拥有多种饱满的色彩。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展出的这些拓片既是展品也是商品,它们都是由馆内拓片师运用桂林彩拓的技法,从景区内的摩崖石刻一一拓印下来的,每一幅作品旁边都有彩色拓印工艺内涵与价值的介绍资料。游客在了解桂林彩色拓印知识的同时,也可以将自己心仪的作品购买下来。
  走过一排展示柜,就来到了桂林彩色拓印的活态传承体验馆。这里不光展示着桂林彩拓的工具原料,还设置有多个拓印工作台供游客体验。记者看到,不少游客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使用桌面上的模具和拓包制作了属于自己的“福”字拓片。
  桂林彩色拓印传承人王继胜的工作室在小楼二层。工作室布置十分朴素,大约20平方米的空间里刚刚摆得下几张工作台,墙壁上悬挂着不少拓印作品,墙角被几个置物柜占据,上面摆满了拓印工具和装有彩色粉末的瓶瓶罐罐。记者来到工作室时,王继胜正在拓印一件彩色佛像。虽然他的头发已有些花白,但是手上的动作依旧干净利落,拓包每一下都精准地落在图样之内,即使是线条最密集的莲花部分也没有丝毫“越界”。
  王继胜说,拓印是他们家一代代传下来的手艺。虽然家族内没有哪位长辈靠制作拓片谋生,但是这门技术依旧通过口传心授到了他这一代手里。“当年需要用上拓印的场合并不算多,只是偶尔有村子需要拓印村碑或是有人家想拓印族谱,想以此作为营生是远远不够的,所以祖辈们都做着别的生计。不过,一代代人都觉得这祖上的手艺不能丢,所以才一直传承了下来。”
  上世纪80年代,王继胜从父亲那里学会了拓印手艺。由于他对拓印有着浓厚的兴趣,后来前往北京工作时经常到有“文化街”之称的琉璃厂学习古玩知识。1996年,王继胜被派往恭王府进行康熙“天下第一福”的拓印工作,从这时候开始,拓印成为了他的主业。
  2000年,王继胜回到桂林,开始在景区进行石碑拓印,在工作中了解到王府秘拓的历史,便萌发了重现王府秘拓的念头。
  桂林博为学校校长李慧岚告诉记者,开创“王府秘拓”的是第五代靖江王朱佐敬。据史书记载,朱佐敬特别喜欢在独秀峰的岩洞里修身养性,研究佛家道家的文化,以此向皇帝表明他没有任何政治野心。独秀峰下有个岩洞名为西洞,朱佐敬在里面刻了不少诗文、神像。他时常让工匠把西洞和独秀峰上的各种诗文拓印下来,送给亲朋故旧。王府匠户为迎合朱佐敬的艺术审美需求,将当时流行的彩瓷色彩与国画上色技法融入拓印工艺,形成了独特的桂林彩色拓印。由于独秀峰被王府独占,想要获得峰上历代名士的石刻拓片,就只能通过王府。因此,这些拓片在文人士大夫中非常抢手,加上拓印技术只在王府匠户家族间世代相传,故民间称其为“王府秘拓”。
  为了重现王府秘拓,王继胜团队花费5年时间对明代壁画、瓷器以及名家画作进行研究,探究当时的上色用料与技法,最终复原并发展了桂林彩拓技艺,于2015年申报非遗。王继胜也成为桂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桂林彩色拓印技艺传承人。2018年,桂林彩色拓印技术被列入第七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下转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