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桂:“数智”赋能 锻造强工业“硬核”
桂林日报
2025年03月26日
□本报记者刘健 通讯员彭胜发 杨浩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制造业高端化转型成为代表委员们关注的话题。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加快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强化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在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不断成熟和应用场景不断拓展的历史机遇面前,临桂区把深入实施数字产业能级提升行动和推动“数智”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加快实现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将“数字变量”转化为“发展增量”,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传统制造业经历“数智化”转型
入春以来,桂林福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达股份”)厂区内一派火热的生产场景。生产工厂自动化生产线上,机械臂负责了从圆钢锯切、棒料转运,到抓取、加热、锻打、冷却、下料等整个锻造工序。很快,一根圆钢就被压成了曲轴的形态。
20世纪90年代,福达股份从离合器起步,21世纪初,公司走上规模加工锻钢曲轴之路,随后拓展至精密锻件业务。福达股份建厂30年来,始终站在锻造行业前沿,以先进的工艺技术和不断创新的精神,引领着行业的发展方向。如今,公司的国际客户已遍布欧洲、美国、日本,包括奔驰、宝马、沃尔沃等全球知名车企及零部件企业。
当前,我国持续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随着“数智化”布局的日趋完善,福达正逐步建立起一个个高效互联的“数字车间”。
“这主要得益于公司MES系统数字化成果应用,设备运行效率更高、更精准。”福达股份总经理王长顺告诉记者,MES系统可以实时监控生产过程,通过对订单、库存、设备和人力资源等信息的综合分析和优化,可以实现生产计划的合理调度和排程的优化,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随着国内外汽车市场呈爆发式增长,混合动力(含增程式)车型市场份额增长强劲。随着各大汽车厂商产品线持续拓展,高品质曲轴锻件需求急剧攀升。在此背景下,2月18日,福达股份年新增400万件(5万吨)新能源混动曲轴精密锻件项目开工,项目总投资4亿元,是福达股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又一重要布局,同时也是桂林市乃至全国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福达股份开工建设400万件(5万吨)高精密锻件项目,将引进俄罗斯、德国、美国、日本、韩国、芬兰等国家的先进装备技术,建设4条年产共计5万吨新能源混动曲轴精密锻件的自动化、“数智化”生产线,力争打造成为中国乃至全球锻造行业高水平、高效率、最具竞争力的精密锻造企业,进一步巩固福达股份在新能源混动汽车曲轴行业的领先地位。
不难看出,当前传统制造业面临“数智化”转型的发展契机,制造业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成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关键。“当前,我们的智能工厂建设已经覆盖了生产及质量控制、仓储配送、设备管理、采购、销售、财务、人力等全流程环节。”王长顺说,经过数字化改造,公司已从传统的制造企业变成了智能化的绿色工厂。
“数智”驱动激活产业集群动能
走进桂林阳天特箱新能源有限公司储能集装箱车间,智能化生产线正在高速运转,工人与机械高效协作的场景跃然眼前。
得益于云数据中心及超充订单增长,桂林阳天特箱新能源有限公司2024年产值突破5.36亿元。这家扎根临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仅两年的企业,依托整机工程技术和制造工艺的技术平台以及管理体系,凭借数字化技术整合上下游产业链资源,打造出集装箱式储能、智能充电网络等核心产品,远销欧美多国,成为华为数字能源最大供应商和临桂数字能源产业的“出海标杆”。
“我们今年一季度产值预计达6000万元,全年有望冲刺8亿元。”桂林阳天特箱新能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左其武信心满满地表示,2025年,公司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拓展市场份额,努力实现公司的跨越式发展。
紧抓智能制造发展机遇,为工业发展蓄势赋能,临桂区以科技创新引领,不断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如今,临桂区四大主导产业快速发展,累计完成产值238.15亿元,同比增长21.4%,占全部规上工业总产值的92%;推进福达股份、莱茵生物等企业产品结构成功转型;阳天电子超级快充实现量产;建成国内同类型规模最大、功能设置最齐全、广西首家医疗器械可用性测试研究平台;鸿程精机的21米重型立车设备群有助于填补国内风电、核电领域空白;莱茵生物入选2024年中国农业企业500强,建成国内首条甜叶菊RM系列产品生物合成生产线,“桂林市临桂区植物提取产业集群”成为自治区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之一。
将“数字变量”转化为“发展增量”
走进桂林赛尔康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的装配车间,自动化装配生产线正在高效运作,机械臂有条不紊地工作着。高科技机械臂的高精度、高效率和高可靠性,使得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这条自动化生产线由公司自主研发制造,是公司致力推动技术改造的重要成果之一。生产线原本需要至少61名工人共同完成,自从启用该设备后,只需要15名工人,生产效率却同比提高66.6%。”赛尔康运营负责人谭剑介绍,得益于技术改造,公司成功将“数字变量”转化为“发展增量”。截至目前,桂林赛尔康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投入生产线设备近1.87亿元,2024年实现产值6.62亿元。
推进产业智能化需要充分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赋能支撑作用,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系统化改造升级。为此,临桂区把深入实施数字产业能级提升行动和推动“数智”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坚定在追“智”逐“绿”的征途上稳步迈进。2024年,临桂区新增自治区级链主型龙头企业3家,总数达到4家,占全市的四成以上;新增自治区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家,总量达到17家;新增自治区智能制造标杆企业3家、自治区数字化车间2家;新增自治区级绿色工厂2家,总量达到7家。与此同时,临桂区全年成功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7家,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达52家,再创新高;成功培育“瞪羚”企业1家、自治区级科技型中小企业30家。福达股份等2家企业获评广西优秀企业,三金药业入选2024广西民营企业、制造业民营企业双百强榜单。
临桂区区长何兵表示:“临桂区将以领跑姿态,深入实施数字产业能级提升等行动,推动‘数智’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加快实现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把‘数字变量’转化为‘发展增量’,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县域新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