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QQ空间

01版:头版

02版:综合新闻

03版:社会生活

04版:县区新闻

05版:时评

06版:时事

07版:时事·体育

08版:桂林故事

返回 2025年03月26日

爱鸟周 他们携手共护“天空精灵”

桂林日报      2025年03月26日     

  在活动中,市民参与鸟类观察记录活动,还有人在认真拍摄鸟类标本。
  □本报记者陈静 通讯员韦韩春 文/摄
  “看,这是中华秋沙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雄性的头部是黑色的,还带着绿色光泽,背黑腹白,特别漂亮。”訾洲公园里,市民们围在一排鸟类标本前,仔细聆听着讲解。几名中学生一边用手机搜索着中华秋沙鸭的资料,一边兴奋地讨论着。
  3月22日,正值第44届“爱鸟周”期间,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联合桂林市林业和园林局等多家单位,在訾洲公园开展主题为“呵护天空精灵,共筑绿色好家园”的科普活动,通过寓教于乐的互动形式,让市民们“零距离”接触鸟类保护知识,现场气氛热烈,吸引了众多市民尤其是中小学生的积极参与。
  鸟类标本展览区成了最受欢迎的“打卡点”。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鸟类标本,搭配精美的科普图片和海报,生动展示了鸟类的多样性和独特魅力。市民们驻足观看,不时发出惊叹声。身着浅绿色马甲的志愿者穿梭在人群中,一边发放鸟类科普折页,一边讲解鸟类的生活习性、生态价值以及保护的意义。一位带着孩子的家长感慨道:“原来我们身边有这么多珍稀鸟类,以前都没注意过,真是长知识了!”
  除了静态的展览,现场还设置了多个互动体验区。在鸟类绘画和涂色区,小朋友们手持画笔,认真描绘着心目中美丽的鸟儿。有的画了五彩斑斓的孔雀,有的画了展翅高飞的老鹰。黏土手工制作区更是热闹非凡,孩子们用一双双巧手捏出了各种逼真、可爱的鸟类形象。
  在鸟类观察记录区,志愿者们指导市民使用望远镜观察公园内的鸟类活动。一位小朋友兴奋地喊道:“我看到了一只白头鹎!它的头真的是白色的!”
  “爱鸟护鸟,从我做起!”活动现场,不少小朋友举着自己亲手制作的鸟类绘画或黏土作品,高声承诺。这场科普活动不仅让市民们在欢乐中学到了鸟类保护知识,更通过实践与创作,让爱鸟护鸟的意识深入人心。
  “我们希望让更多人了解鸟类的重要性,明白保护鸟类就是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广西师范大学“爱鸟周”科普活动的主要组织者之一、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林建忠老师表示,保护鸟类不仅需要科研支持,更需要公众的参与。
  据了解,此次科普活动是广西师大生科院“爱鸟周”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活动涵盖科普进校园和进社会两大板块,既有雁山区金雁学校师生前往广西师范大学生物多样性博物馆参观研学,也有志愿者走进訾洲公园和桂林市少年宫开展科普展览和实践活动。作为组织者之一的广西师大生科院希望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加入爱鸟护鸟的行列中,共同守护蓝天下的“天空精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