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雕细琢,绘就基层善治“工笔画”
——桂林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更好服务群众
桂林日报
2023年07月10日
□光明日报记者周仕兴 光明日报通讯员曹长青
前不久,广西桂林市首支“社区红娘志愿服务队”在七星区漓东街道空明社区成立。首批39名“巾帼志愿者”为社区青年提供婚介、纠纷调解、心理疏导、法律援助等服务,宣传文明新思想。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桂林深入贯彻“共建共治共享”基层社会治理理念,以一个个“小切口”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差异化、个性化治理的新需求,以全域视野推动社会治理创新,以基层善治助推桂林之治。
党建延伸 激发善治新动能
“以前办事多头跑,现在有事微信联系网格长,问题很快解决,自己都不用跑。”谈起农村“一站双长”治理新模式,荔浦市双江镇双安村村民张为武赞不绝口。
荔浦市紧盯基层治理难题,以144个行政村(社区)党群服务站为“一站”载体,整合设置党建网格长、综治网格长“双长”岗位288个,推行村级事务“一张网”机制,累计为村(社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5000多个。
“基层治理千头万绪。只有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到基层治理全过程各方面,才能构筑好基层社会治理‘桥头堡’。”桂林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周卉说,桂林市坚持以党建带群建,着力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党建引领、网格支撑”是桂林基层治理的普遍做法。桂林实行三级网格长责任制,县(市、区)党政“一把手”为一级网格长、乡镇(街道)党政“一把手”为二级网格长、村(社区)书记(主任)为三级网格长,推动将党支部或党小组建在网格上,注重在网格中发展党员,使党组织和党员成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中坚力量。
“我们以网格为基本单位设立党员示范岗、共建责任区,推动党员下沉网格,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周卉介绍,桂林将全市精细划分为网格5765个、专属网格1534个、微网格28493个,配备专兼职、微网格员3.6万余名。此外,桂林实现全市行政村“一村一辅警”全覆盖,并将其纳入网格化管理。
与此同时,桂林完善县、乡、村三级矛盾纠纷调解中心(站、点)建设,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充分利用“三官一律”“一村一辅警”“法律明白人”等资源力量,加强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
全州县将红色资源与基层社会治理深度融合,形成党建红色“1+3”(即一张县、乡、村三级网格体系网加一支红色巡逻队、一支红色法治宣讲队、一个红色调解室)促乡村振兴的社会治理工作格局。
象山区下放各类执法人员264人,组建3支综合行政执法队,搭建街道综合执法平台,提档升级社区党群服务中心14个,优化服务项目67项,城市基层治理更接地气、更有温度。
雁山区立足辖区高校众多、治安管理情况复杂的实际,以“党建引领,金盾护校”党建品牌为抓手,持续加强警、校合作,齐心协力助推平安校园建设。
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镇平安村打造“党建+网格”,激励网格员、村民小组长积极开展平安建设工作。如今,平安村90%以上的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在组里就能得到及时化解。(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