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化家居到传递善意
梁娟巧手让布偶有了“生命”
桂林晚报
2025年05月21日

梁娟手工缝制的部分布偶和布袋。

梁娟在享受缝制时光。
今年51岁的梁娟住在七星区穿山东社区。一年多以来,她制作的百余件布偶带着温暖走入他人生活,从家庭装饰到传递善意,梁娟在针脚间编织着对生活的热忱,也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从小种下的“手工情结”
梁娟对手工的热爱,源于儿时家中一方小小的布堆。记忆里,母亲总是坐在缝纫机前,而梁娟总会好奇的在一旁看着母亲像变魔术一样把布料变成了一件件漂亮的衣服。
梁娟回忆说,在她小时候,家里有亲戚开服装厂,母亲常从厂里带回布料制作成衣,贴补家用。除此之外,全家人的衣物均出自母亲之手。剩下的碎布头,母亲的巧手也能让其变成绣着花朵的手帕、镶着花边的小围裙等物件。
耳濡目染之下,梁娟从小也对布料和针线充满好奇。几岁时,她就跟着妈妈有模有样地学缝补。尽管最初的针脚歪歪扭扭,做出的东西也不成形状,但家人的鼓励还是让“手工情结”在她心里悄悄扎根。
随着年龄的增长,梁娟对手工的热爱愈发浓烈。她开始尝试制作更复杂的物件,她尝试用麻绳编织成各式各样的用品,也开始重拾针线用布缝制一个个灵动的玩偶。无论是做何种手工,每一次创作的过程都让她沉浸其中,享受手工带来的乐趣。
自学巧手缝制布偶
2024年年初,梁娟看到一个布偶制作视频,这瞬间勾起了她对儿时用布头缝制小玩意的回忆。于是,她决定重拾针线。
通过网络教程,梁娟系统学习了布偶制作技巧,从打版、缝制到塞棉花和组合立体造型。她的第一个作品,是用家中不穿的牛仔裤等废料制作的大象布偶。
为让布偶更生动,梁娟在网上选购植物染布,并根据布料图案和颜色设计造型。填充棉花时,她会控制好松紧度,让布偶既有柔软的触感,又能保持立体的形态。缝眼睛和嘴巴时,她最全神贯注,因为这是赋予布偶“灵魂”的关键一步。在她的巧手下,一块块普普通通的染布变成了形态各异、充满个性的可爱布偶。
记者看到,梁娟做的布偶样式繁多,主要以动物和植物为主,她还给布偶做了衣服和围巾等配饰。同时,布偶的关节处是用纽扣相连,可以前后活动,使得布偶更加拟人化。
“前段时间我开始研究自制染布的技艺,这样不仅降低了这个爱好的成本,也让制作过程变得更有意思。”梁娟说,自制染布能收获惊喜,扎染出的花色纹理独一无二,让每个布偶都成为“孤品”。
针脚间收获成就感
起初,梁娟将制作的布偶放在家中装饰,或是作为礼物送给亲朋好友。随着作品越来越多,她萌生了将布偶放在社交平台分享的想法。
梁娟拍摄了布偶制作过程的短视频,在家里布景,展示自己制作的可爱布偶。没想到,周围很多朋友都被她的布偶吸引,还有朋友直接询问是否可以购买。
在朋友的建议下,去年国庆假期,她带着自己制作的布偶来到景区附近售卖。结果让她十分意外,半个小时就卖出了十几个,很多游客和市民都围在她的摊位前,拿着她做的布偶爱不释手。
“我记得第一个买我布偶的是来桂林旅游的男孩。”梁娟回忆说,那个男孩拿起布偶问道:“这是你自己做的啊,做得挺好的。就图你这个布偶是手工的,我要帮你买一个。”听到这样的夸赞,梁娟心里暖暖的,也受到了很大的鼓舞。
今年广西三月三假期,一位来自深圳的游客买了她的一个青蛙布偶,并且问她要了联系方式预定其它布偶。随后,这位游客拿着青蛙布偶在穿山公园里拍照打卡发朋友圈,附言对桂林山水及梁娟手作布偶的喜爱。
从去年至今,梁娟制作了百余个布偶,除了自己特别喜爱的留下来以外,其余均售出或赠予他人。此外,她现在还尝试做了很多布包,也获得了周围很多朋友的喜爱。
一针一线,都承载着梁娟对生活的热爱,每一个布偶,都传递着温暖与善意。梁娟说:“看到大家喜欢我的布偶,看到它们能给别人带来快乐,我就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在这小小的针脚间,我收获的不仅是成就感,更是与喜爱布偶的人们之间深厚的情谊。”
记者周子琪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