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小程序“守护家” 秀峰区这些社区让大家的生活更便利
“点一点”就能处理身边事
社区和居民双向“智”理
桂林晚报
2025年02月28日
11日,廖女士反映小区门口有人乱堆乱放,已联合城管处理;15日,周先生反映单元门路灯不亮,已联系电工更换;18日,张先生反映门口污水井外溢,已经联系工人疏通并清理路面……打开微信小程序“同心·守护家”(以下简称“守护家”),秀峰区秀峰街道解东社区居民反映的问题一一在这里显示,并有相应处理进度和结果。
“守护家”小程序是秀峰区秀峰街道办事处专门开发的基层治理“指尖”工具,目前已经由秀峰区委政法委推广到整个秀峰区,秀峰街道解东社区、东华社区上线运行时间最长、效果最明显。小程序解决了众多基层本级的居民需求,搭建了一个为居民解决问题、让居民倾诉心声的智慧化平台。
“24小时在线” 点一点手机办好身边事
打开“守护家”小程序,页面简洁醒目,共有“事件记录”、“网格划分”、“信息上报”、“统战服务”等几个板块,下面还有街道新闻、旅游推荐等栏目。其中,居民使用最多的是“事件记录”板块,只要居民注册登录了小程序,就可以随时在小程序上传文字、图片或视频反映问题,系统自动定位并派单至对应网格员,网格员会根据问题的种类进行本级处理、寻求相关单位联合处理或者将情况上报上级单位。
福棠巷6号的杨姐就切实感受到了智慧社区带来的便利。前段时间,杨姐楼下的路灯突然不亮,恰逢社区下班时间,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杨姐通过“守护家”上报了这一情况。没想到,网格员陈杨丽很快就在手机上收到了信息,立即与路灯管理处取得联系,并迅速协调处理。第二天,修好路灯的照片上传到小程序。杨姐得知问题解决后,兴奋地说:“有了这个小程序,真是太方便了。无论白天夜晚,手指一点我们就能直接反馈信息,不用再专门跑到社区了。”
现在,小程序还在陆续接入相关部门的数据,争取为居民“引流”更多资源,帮居民解决实际问题。解东社区党委书记张延玲说,小程序已经运行了一年多,通过张贴公告、社区活动等形式推广给社区居民,目前已为居民解决各类问题近100条。
倾听心声满足需求 社区居民协同共建
“以前居民习惯往社区跑或者打电话,现在有了小程序,很多事情‘点一点’就行了。”社区工作人员李富林说,小程序不仅方便了居民,也提高了社区工作人员的效能。社区人手有限,但事务又比较繁杂,利用电子平台赋能,“感觉我们又多了一些帮手”。
秀峰街道办事处党政办主任车志龙说,“守护家”小程序的启用,促进了居民和社区共治的双向良性循环。“守护家”小程序的开发初衷就是为了更好地赋能社区基层治理,让治理变“智”理。现在,居民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社区的工作,更直接地看到问题解决的过程。
此外,“守护家”还是一个有效的倾诉平台。有些居民会提一些需要调动社会各级资源才能解决的问题,比如“想在家门口修一条路”,虽然一时半会无法实现,但他们有提意见的窗口,会觉得“有问题能找到人”。社区将这些问题按程序向上汇报争取上级部门的帮助,也让居民心里有了底。
问题得到解决或者建议得到反馈,居民从小程序上看到了所有过程,这样会激励他们继续和社区互动,为社区提意见和建议,无形中增加了居民积极性,有助于共建社区。
接入AI融入“生活圈” 基层治理有温度
小程序被越来越多的居民使用,秀峰街道也在努力将小程序开发出更多适配功能。
“现在AI发展迅速,我们下一步也想接入AI。”车志龙介绍,目前使用的小程序已经考虑到老年人的诉求,在事件上报中设置了“语音输入”功能,但关于图片之类的操作,老年居民可能还不太熟悉,接入AI后可以实现“一键”上传和分类,对老年居民更友好。而且,居民在使用查找功能时,也可以利用AI进行定向查找。
街道在下一步开发小程序的时候会着重考虑融入“15分钟生活圈”,将辖区内衣食住行的便利功能都接入小程序。以卫生间为例,虽然辖区也有公共卫生间,但难免碰到路远赶不及、人多要排队的情况。接入小程序后,社区工作人员或者居民可以上传一些只有自己知道的对外开放的卫生间,比如某个店铺的卫生间等。
秀峰区内有众多景点,小程序在下一步也会开发旅游方面的功能,比如网红拍照点和地道美食推荐等,考虑设置一些互动式的旅游经验分享。“居民可以分享自己发现的‘私人打卡点’,比如一个拍夕阳的楼顶,一个可以小坐的角落等。”车志龙说,街道和社区希望通过数字化手段,让社区服务既有速度又有温度,为基层治理探索一条数字新路子。
记者苏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