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才路16号:
居民唱响改造主旋律
老小区焕发青春活力
桂林晚报
2025年02月14日

居民点赞小区改得好。

改造后,小区里安装了电动自行车棚。
育才路16号,位于桂林市育才小学旁,是该小学的宿舍区,也是一个典型的开放式老旧小区。由于建造时间长且长期缺乏管理,小区内道路坑洼、电线杂乱、雨天积水严重,公共区域被圈占,环境杂乱无章。然而,随着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的持续推进,这个小区成功“减龄”,居民们纷纷称赞改造得好,生活也变得更加舒心。
年久失修 老小区问题频现
育才路16号的育才小学宿舍区建于上世纪90年代左右,共有2栋楼,40户居民。多年来,该小区一直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设施老化,环境脏乱,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
吕燕玲是数年前购入此处房产并搬入的新居民,她家住一楼,对小区环境的变化有着深刻的感受。“我刚搬来时,小区环境真的很差,夏天蚊虫肆虐,偶尔还能见到老鼠,真是让人头疼。”吕燕玲回忆道。
雨季更是吕燕玲的“噩梦”。由于一楼地势低洼,且小区管道老化,每次下雨,她都要时刻关注屋外积水情况,小心翼翼地踩着自己搭建的石砖路出门,稍有不慎就会湿鞋。“这小区年头久了,管道老化,一下雨就积水,路面难走得很。”一位路过的居民无奈地表示。
除了这些问题,老旧小区常见的公共区域被圈占现象也在这里上演。有的居民在小区必经之路旁围起菜地,使原本狭窄的道路更加拥挤;有的则在公共区域搭建简易棚子,存放电动自行车或杂物,导致小区环境更加逼仄。
这些长期存在的老旧小区顽疾,不仅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日常生活质量,也对邻里关系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居民主导 用心改造焕新颜
育才路16号属于七星区七星街道三里店社区。在改造项目启动之初,社区居委会便积极行动,组织召开了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推进会,并携手七星区住建部门、项目施工方深入小区,进行细致的入户调查和宣传工作。他们认真倾听每一位居民的意见和需求,根据居民的实际需求“量身定制”,不断完善项目设计方案。
在改造过程中,居民们真正成为了“主角”。三里店社区党委书记文江敏表示,育才小学宿舍区虽然楼栋和居民数量不多,但大家在收集意见时都表现得非常积极和配合。社区根据居民的诉求,列出了详细的改造清单,并在改造过程中不断根据居民反馈的情况与相关部门及施工方进行沟通和调整。改造内容包括将原本流到路面的雨水管道接入地下,拆除废弃的电线杆和路面上的菜地等。同时,为了提升小区环境的舒适度,社区还在铺设新路面的基础上,同步设置了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和太阳能路灯等设施。
在改造过程中,居民们还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例如,他们希望能在小区内的树木周围建设树池,以防止降雨时雨水将树木周围的泥土外溅。文江敏表示,社区及时将这一想法与七星区住建局进行了沟通。经过现场勘查和多方研究比选,最终决定采用塑钢树篦子进行树池美化。社区将这一形式的效果图发在了居民群中,让居民自行决定。最终,居民们都对这一形式表示了高度认可和赞赏,认为它不仅美观而且效果好。
据了解,此次育才路16号改造,新修了雨水排水管250米,维修翻新污水井10座,新增11盏太阳能路灯,拆除违章简易铁棚200多平方米,新铺设沥青路面1100多平方米,同时还新建了电动自行车棚,实施电力改造,埋设电力地下管网及通信管线等。这些改造措施不仅提升了小区的整体环境,还为居民们创造了更加便捷、舒适的生活条件。
改造显成效 居民幸福感满满
改造后的育才路16号焕然一新,居民纷纷交口称赞。他们表示,这次老旧小区改造做得很好,施工方十分负责,如今居住出行都更方便了。居民们还在群里点赞了改造后的变化,表示这次改造深得民心,铲除了围墙边的土沟,不仅消除了臭味的根源,还使小区环境更美观了。
“小区现在比以前‘亮’多了,不仅是晚上的路灯更明亮,白天也感觉整个环境都清爽了许多。”居民熊先生高兴地说。这次改造真正改到了大家的心坎里,特别是年前施工方根据居民的意见对污水井进行了加固,让大家特别满意。
文江敏说,在改造过程中,社区积极听取居民的意见,居民们也十分配合施工工作。特别是在涉及道路改造时,每次社区在群里发布施工时间,居民们都能有意识地配合安排出行,确保了改造工程的顺利进行。
“老旧小区改造真正解决了居民生活中的急难愁盼问题,让居民们感受到了满满的幸福感。”文江敏感慨地说。
记者周子琪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