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QQ空间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01版:头版

02版: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特别报道

03版: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特别报道

04版: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特别报道

05版: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特别报道

06版: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特别报道

07版: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特别报道

08版: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特别报道

09版: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特别报道

10版:聚焦中国

11版:深度国际

12版:深度国际

13版:文娱关注

14版:读桂·闲情

15版:财经·彩票

16版:早上好

返回 2024年10月08日

我家的“蒸事”

桂林晚报      2024年10月08日     
  ■王国梁

  父亲当过代课教师,在村里算是个文化人。他很爱“显摆”自己那点墨水,经常利用谐音搞些小创意,颇能为生活增添乐趣。
  国庆节的时候,父亲总是跟母亲一起蒸馒头、蒸糕,把国庆节的气氛营造得跟过年一样喜庆。父亲说:“国家越来越富强,咱们的日子蒸蒸日上。过节的时候蒸一蒸,日子就会更加蒸蒸日上。”虽然我知道“蒸蒸日上”的“蒸蒸”跟蒸馒头没啥关系,而是兴盛的意思,但我明白父亲的意图,他就是想让国庆节有点仪式感。而且每年国庆节,远在外地的叔叔一家都会回来跟我们团聚。他们一家人最喜欢吃原汁原味的蒸馒头和蒸糕,能做给他们吃,父亲和母亲感到很欣慰。国庆节举国欢庆,一家人团团圆圆的同时,还能慰藉远方游子的乡愁,何乐而不为?
  其实父亲平时不怎么下厨,但是国庆节的“蒸事”,他必定要帮母亲的忙。在他看来,仪式感一定要营造得像模像样,这样才是郑重对待国庆节的态度。母亲一向听父亲的,而且她也非常乐于通过这样的形式过节。她总说:“国庆节正是丰收的时候,现在咱们的日子这么好,有的是新米新面,可劲儿蒸!以前日子难的时候,家里吃了上顿没下顿,想蒸也蒸不上。”母亲是想通过“蒸事”表达生活富足的开心和幸福。
  国庆节前几天,我家的“蒸事”开始了,屋子里整天缭绕着热气。我们出出进进,像是腾云驾雾一般,快乐的感觉也那么飘飘欲仙——香味儿就要弥漫开来,能不开心吗?蒸馒头和蒸糕都是“大工程”,母亲一个人应付不来,必定要让父亲参与。面已经发好,母亲负责揉面,父亲在旁边给她打下手。母亲的手很巧,面团在她手里翻滚着,不停变化着形态,就像变魔术一般,很快就变出一朵花或者一条鱼,有时候还有小刺猬。父亲在一旁说:“多蒸点花馒头,不是说幸福像花儿一样嘛,年年过节有花馒头吃,咱的日子也能过得像花一样。”他啥时候也不忘“显摆”一下自己是个文化人儿,说出话来都像念诗。
  蒸完了馒头,还要蒸糕。蒸糕这项“蒸事”很有仪式感,一般人家都是过年才蒸一次,寓意“年年高”。我家国庆节蒸糕,也是这个寓意,国家一年比一年富强,我们的生活一年比一年好。蒸糕的过程有些繁复,米、枣、豆,要一层层铺好。可母亲一点不嫌麻烦,她与父亲分工合作,两个人仿佛是在进行一场有趣的游戏。母亲开心的时候,还会不自觉哼起歌,父亲会紧跟着附和,两个人一唱一和,颇有氛围。馒头和糕蒸好以后,母亲心满意足地说:“过两天你叔他们就回来啦!”
  一家人团聚的时候,叔叔每次都会像往年一样感慨:“还是家乡的饭好吃!咱中国人呢,就是有这份家国情怀,无论走到哪里,都忘不了自己的家,忘不了自己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