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外公
桂林晚报
2024年09月27日
■海上花开
在我的家乡称呼外公为“外爷”。今年,外爷已经去世整整20年了,但是他的音容笑貌依然常常出现在我的脑海中,仿佛从来不曾离开我们一样……
外爷一辈子做过很多种工作,每一种都干得有声有色。年轻时,外爷学过医,做过“赤脚医生”。后来,他自己开香油磨坊,卖香油。到我记事时,外爷在街上经营一个卖植物油的摊位。他打油特别准,因为为人实在,称够数,赢得了很多老客户,甚至很多人在别家买了水果、蔬菜和肉,都拿到他的摊位上来称一称。
外爷一生勤劳节俭。一年四季他都是5点多起床,不是在忙碌生意,就是去田地里起早贪黑的干活,从来没见外爷睡过一天懒觉。外爷的油摊,每月要去县城进几次货。每次去进货时,外爷4点多就开始起床,一直到下午4点多才回来。中午外爷舍不得在城里吃顿午饭,硬撑着回家了再吃。姥姥因为此事常常说他,外爷总是说:“花那个钱干嘛。”
别看外爷对自己很“抠门”,对孩子们却很大方。我妈经常说,结婚前,外爷去城里进货,只要见到什么新花样的衣服、鞋子,不管是几十块钱,还是上百块钱,外爷总是毫不犹豫地给我妈她们姐妹三个带回来几件。对于我们孙辈,更是如此。那时候我们最幸福的事,就是一放学就跑到外爷的摊位上。外爷看我们来了,就从抽屉里拿出几块钱,让我们到集上逛逛,买点吃的。看谁空着手回来,他就会问:“怎么没买?是不是钱不够啊,再给你点。”隔三差五的,外爷会从旁边摊位上买几个烧饼,再配上旁边熟食摊的卤肉,给我们几个小孩来个烧饼加肉,那味道别提多香了。
外爷脾气很好,记忆中,从来没见他发过火。遇到什么事情,外爷总是温和的和我们讲道理,让我们明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印象中第一次见外爷发火,是在弟弟六年级的时候。那天放学回来正见外爷黑着脸要打人。一开始我还奇怪,为什么从来好脾气的外爷这次竟然发这么大的火。原来12岁的弟弟和一群小孩“拜把子”称兄道弟,一开始外爷并没有发现,直到弟弟为了所谓的好兄弟,要和别人打群架,外爷才无意中得知了这件事。那会正流行古惑仔电影,满大街的孩子都梦想成为古惑仔那样的人。小孩子没有定性,只以为是江湖义气,为了“兄弟情”什么都做得出来,殊不知一次就有可能改写自己的命运。差一点,弟弟的人生可能就换了个方向。那次挨打后,弟弟再也没有和他的“兄弟们”一起玩了。那次也是这辈子外爷唯一一次发火打人。
外爷也是一个非常乐观的人。他不管做什么事都不紧不慢,乐乐呵呵。不管是日子多么艰难,也从来没见过外爷抱怨和发愁。而姥姥是急性子,经常看不惯外爷的这种“慢吞吞”的风格。为此,姥姥没少说外爷,但他从来不争辩,不反驳,总是笑着让姥姥先歇歇,别急。
20年过去了,外爷的爱一直陪伴着我。每当人生低谷时,我总会想起他乐观的生活态度,听到他对我说:“别急,慢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