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QQ空间
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31

01版:头版

02版: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03版: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04版:关注暑期防溺水系列报道(七)

05版:关注暑期防溺水系列报道(七)

06版:读桂·社会

07版:读桂·热点

08版:读桂·社会

09版:聚焦中国

10版:深度国际

11版:深度国际

12版:燃情体育

13版:文娱关注

14版:读桂·闲情

15版:财经·彩票

16版:早上好

返回 2024年07月23日

家味儿

桂林晚报      2024年07月23日     
  ■徐晓霞
  在盛夏的季节里,大暑如一位姗姗来迟的使者,准时而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也是夏天的最后一个节气。每年的七月二十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一百二十度之时,大暑节气正式来临。在这个时节,炎炎烈日几乎要将大地烤焦,热气蒸腾,空气中弥漫着被热浪扭曲的光影,农作物在阳光的哺育下,茁壮成长,田间地头生命的力量蓬勃欲出。
  大暑,不仅仅是一个气候的转变,更是充满丰富习俗的文化节点,它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人与自然、文化的和谐共舞,同时也是凝聚亲情,回味乡愁的重要日子。
  记忆中的大暑,常常与奶奶晒在屋檐下的伏姜联系在一起,那是奶奶眼中防寒祛湿的宝物。每年大暑时节,奶奶总会提前洗好一大盆生姜切片,有时候也会榨汁,与红糖搅拌在一起,装入容器中蒙上纱布,于太阳下晾晒。夏日的阳光透过葱绿的树梢,斑驳陆离地铺在装姜的容器上,那块块切片的生姜,如同时光静好的背景,慢慢地吸饱了日光精华,我常常迫不及待揭开盖在容器上的纱布,期待着伏姜尽快制成,那时候感觉时光好慢,慢到静止。等伏姜茶终于晾晒成功,奶奶便会给我们泡上一杯,说这是冬病夏治,对老寒胃、伤风咳嗽等都有奇效,坚持喝,一冬天不会得病。我将信将疑,却在奶奶的调理下,身体一直十分健壮。
  母亲在这一天也不会闲着,她常常一大早起来去食品厂买些羊肉、羊下水、羊内脏等回来,淘洗干净,便在院子里的大锅上为我们熬制羊汤。只见母亲将葱、姜、花椒等放入锅内,再将煮出的浮沫用勺子撇出,大火转小火慢慢熬制,当香气四溢,暖暖的烟雾缭绕在院子里时,我和妹妹再也无法忍受,一会儿用筷子去夹一小块尝尝是否已经煮熟。终于盼来午餐时间,母亲为我们每人盛一大碗羊汤,再撒入葱花、香菜,配一点胡椒粉,味道鲜美至极,虽然经常吃得大汗淋漓,但却十分过瘾。
  大暑的风俗还有很多,奶奶和母亲也常变着花样为我们炖制老鸭汤、冬瓜鲜荷叶汤、凉拌素菜,有时父亲也会买点凤梨、荔枝来纪念这个特别的节气。无论何种食材,何种风俗无不展现着大自然的慷慨与丰饶,彰显着中华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悠远流长,而那一杯杯姜茶、伏茶的香韵醇厚,则是这个节气中不可或缺的风味记忆。
  这些传统的习俗,不仅是对极端天气的一种适应,更是人们对自然敬畏与和谐共处智慧的体现。当我们体验古老民俗活动的美好感受时,不仅是在怀念过去,更是在为未来播种。让我们一起守护这份文化遗产,让它成为连接时光的纽带,把过去、现在与未来紧紧相连,让传统文化的芬芳,永远弥漫在这个世界的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