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所职业院校相继“搬”进桂林经开区
职业院校缘何落户产业园区?
桂林晚报
2024年04月10日

桂林信息工程职业学院的同学们在实训室练习。

桂林信息工程职业学院老师在实训室授课。
上接06版
校方看重良好的教学环境
那么,职业院校又为何愿意在经开区“安家落户”呢?
据记者了解,桂林经开区由西城经济开发区与苏桥经济开发区合并而成,规划面积142.7平方公里,涉及两县(区)四镇,重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食品、生物医药产业,辅助发展橡胶制品、新材料产业。近年来,华为、比亚迪、深科技、领益智造等一大批优质企业和重大项目纷纷在此落户。
桂林信息工程职业学院教务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学校专业设置以工科类为主,涉及智能制造、智能控制、电子信息、计算机等,今后学生就业主要面向相关行业。“经开区是高新企业集聚区,而高职教育本身也是为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培养人才,学校进驻经开区更有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培育和培养,也能让学校和企业的联系更加紧密。”
他告诉记者,目前学校已与周边约60家企业进行了校企合作或洽谈。“有的企业已经和我们签订了合作协议,有的制定了战略框架,内容涉及人才培养、日常教学、实习实训、项目合作和科研攻关等方面,一些企业也有意向接受我们的毕业生和老师参与到企业的具体工作中,在岗位上实操实训等。”该负责人介绍,在课程设置上,各专业也更注重实用性,与企业合作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展了一些实践性较强的教学环节。
郭钊告诉记者,2021年学校就计划建设新校区并开始选址,最终决定将新校区建在经开区。“前期我们走访了多个周边县区,也在思考如何让学校与当地经济发展、产业发展融合起来,职业教育的根本在于政府、行业、学校、企业协同合作,而经开区正好符合这一点,我们学校80%左右的专业都与经开区的产业布局及周边环境相吻合。”
他表示,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新时代职业工人、产业工人、技术工人、高素质技能人才,今后各行各业对于职业人才的需求很大,但如今用工和求职的供需矛盾较大,“企业招不到人、学生就不了业”成为了目前教育的瓶颈,而把职业院校搬到产业园区里,能有效缓解这一矛盾。
“有些学生找不到工作是因为不懂技术和行业规范,虽然学校也教,但大多以理论为主,都局限于课本上、课堂中。”郭钊说,“环境育人”是教育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经开区可以为职业教育提供良好的环境,新校区建成使用后,学生接触到企业的机会变多,社会实践的机会也会增加,产教融合将不再是个“空壳子”,今后学生不仅能切身感受到企业需求,加强职业认知,也能更好地融入到产业中去。
双赢的产教融合是未来发展趋势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措施推进产教融合。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打造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2023年7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重点任务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打造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建设任务。
“产教融合是今后的发展趋势,国家也在提倡职业教育的融合性发展,办好职业教育、深化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是国家的系统工程。如果脱离了产教融合,就不是职业教育的运行方式了,而我们现在就是在走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的路。”郭钊说,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新时代新型的职业人才培养的全新模式,能构建起教育与企业对接的桥梁,是培养出适合国家战略人才的可靠途径。
把学校“搬”进经开区,学校、政府、企业都在一个产业园区中,下一步该如何利用好园区资源,更好地将“产教融合”落到实处,学校也有了清晰的规划。
郭钊介绍,学校现有校区位于临桂区人民路,距离各大企业较远,无论是学生到企业,还是邀请企业到学校,都不太方便,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产教融合的落实。
郭钊告诉记者,待新校区建成后,如机电一体化、汽车维修等专业就能与园区内的比亚迪、新桂轮等相关企业更好地融合起来,实现课程可与岗位接轨,专业可与行业接轨,学生能提前“职业化”。“在学校学理论、企业学技术”将成为现实,可更好地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他表示,即使是大一大二的学生,也能利用周末、寒暑假的时间走进企业了解相关行业、岗位及企业文化。
桂林信息工程职业学院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学校不少教师都来自企业,具有相应的工作经验,平时也经常选派教师到企业中进修。
他介绍,学校还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打造了实训室和实验室,工科类学生每学期都有2-3周的集中实训环节。校方也在积极与园区企业对接,计划从大二开始,就让学生逐步到企业参加专业性的实习项目,也会邀请企业技师到学校开展专项实训。
职业院校入驻经开区,同样也给园区带来了积极影响。桂林经开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职业院校的落户,不仅能促进产教城融合,为入驻企业提供高素质人才,促进职业教育集中集聚高质量发展,同时也为经开区招商引资、人气集聚、营商环境等方面带来了积极效应,对学校和园区是双赢选择。
“两所职业院校相继落户经开区,是园区与学校双方教育与产业优势互补的战略选择,有助于把人才留在桂林,能进一步助推产业振兴,全面深化校企协同,今后我们也计划引进更多的职业院校。”该负责人表示,桂林山水职业学院苏桥校区及更多职业院校落户经开区后,也将为桂林新区人口集聚和产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进一步促进桂林新区产教城融合发展。
记者唐霁云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