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记忆中的糕点
就是最浓的年味
桂林晚报
2024年02月20日

芋头糕。

钟干秀展示她制作的板栗芋头糕。

带着荸荠清香的马蹄糕。
“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富有多重象征意义,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人逢年过节、宴请宾客时的必备美食。围绕方寸小“糕”,桂林人可以说是用尽心思。马蹄糕、小米糕、松糕、萝卜糕……这些种类众多的糕点,是打卡桂林必吃的美食。
桂林街头的各种“糕”
仅凭一个马蹄糕,象山区铁路西小学附近的一家小店“火了”。自从天气转冷以来,这家小店因其传统制作方式,勾起了很多桂林人童年的记忆,吸引了很多顾客光临,并且迎来了好几拨人打卡拍摄短视频。
口感软糯、甜而不腻的马蹄糕对于桂林人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小吃,曾经桂林的街头很容易找到它的身影。一辆停在路边的三轮车,车上煤炉架着的是“噗噗”冒着热气的高压锅。卖糕人手脚麻利地用平头铲随意一铲,铲出的大米粉就刚好装满蒸糕的模具,然后再在上面挖个小洞,用小铲子铲一些红糖粉装入小洞,用铲子平的那一面把模具里的大米粉、红糖粉压实,盖上模具盖子,放在高压锅出气口上蒸。不一会儿,一个热乎乎的马蹄糕就出炉了。这熟悉一幕,是很多桂林人童年的记忆。
后来,也有人用高粱粉、玉米粉代替大米粉,还有人在红糖粉里加入黑芝麻、干桂花。于是蒸熟的马蹄糕又有了高粱味、玉米味等多种口味。
其实,马蹄糕和马蹄(荸荠)毫无关系。在老桂林的“板路”里,之所以叫做“马蹄糕”,是因为脱模后,它“T”形的形状像固定马蹄蹄铁的蹄钉。
除了蒸熟的马蹄糕,还有一种吃起来有一些软、有一些韧,带着荸荠清香的凉糕,也叫“马蹄糕”。这种马蹄糕也是桂林的特色糕点,它的原材料就是马蹄粉。这种马蹄糕要放凉后吃,外观呈半透明状,口感像果冻。常见的是往里面加入红糖和马蹄果肉,如今也有制作时加入牛奶、椰子汁的,就是牛奶味、椰奶味马蹄糕,此外还有人加入黑米、小米、红豆、绿豆等食材,口味可谓是与时俱进、常出常新。
此外,桂林还有各种“糕”。例如碗糕、松糕、小米糕、船上糕、芋头糕、萝卜糕、绿豆糕……这些糕点既是桂林美食文化的沉淀,也是桂林关于“吃”的智慧的具体体现。
下转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