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QQ空间
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

01版:头版

02版:读桂·关注

03版:读桂·热点

04版:专题

05版:专题

06版:专题

07版:新闻故事

0809版:读桂·社会

10版:读桂·社会

11版:聚焦中国

12版:深度国际

13版:燃情体育

14版:文娱关注

15版:财经·彩票

16版:早上好

返回 2023年11月30日

用心服务居民
打造有温度的家园

桂林晚报      2023年11月30日     

  五通社区党委书记王凌芳介绍社区的“五步为民”工作法。

  在保险公司宿舍小区里,居民自发打扫小区卫生。

  充满烟火气息的五通社区。

  生活环境越来越好,徐素娥(左)和刘坚很满意。
本期主题:走进五通社区(一)
    本期主持人:周子琪

主持人语
  七星区东江街道五通社区成立于2002年8月,社区毗邻漓江,面积约0.6平方公里。五通社区面积并不大,从自由路一侧进入,可通往东江路,五通街、临江路、济民路、新上关路、栖霞路、自由路,辖区狭长,且四通八达。从早前有些混乱,到如今舒适便利,在五通社区“大管家”的不断用心服务下,居民的幸福感和归属感越来越强。
地处漓江东岸 生活舒适又便捷
  五通社区地处漓江东岸,站在辖区内的河堤上向对岸望去,伏波山与漓江美景尽收眼底,往解放桥的方向漫步,则能看到逍遥楼。
  五通社区现有居民住户约2100户,常住人口4000余人。这样的景色,他们每天都能看见,很多老街坊都感叹:这么多年,周围的风景依然那么美,生活环境则越变越美。
  “别看我们现在住的地方这么好,在以前,我们这里算是郊区。”居民徐素娥说,自己上世纪60年代嫁到了五通街,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她感触特别深。刚开始,这里都是平房,隔着一条马路就是一大片的菜地,常常看到附近的农户在地里劳作。
  到了上世纪90年代末,城市不断发展,这一带的平房都被拆除,建起了一幢幢的小楼房,原来住在这里的居民搬走了不少。但徐素娥一家没有离开,继续在这条街上生活。后来城市建设不断推进,五通街也越来越热闹,基本形成了现在五通社区的格局。
  1983年,徐素娥进入社区工作,后来还担任了社区主任一职。徐素娥对五通社区的感情也越来越深厚,这里是她生活的地方,也是她工作的场所,现在很多人在路上遇到她,还会亲切地喊她一声“老主任”。徐素娥说,在此之前,这条不长的街分成了三个街委会,分别是临上街街委会、劳动街街委会、泥湾街街委会,后来才合成了五通街委会,再到后面,就变成了如今的五通社区。
  徐素娥回忆,从前这里的居住环境并不是很理想,流动人口多,环境有些脏乱,有人常在路上摆摊,车子更是到处乱放,治安环境也不好。到了后来,路修好了,社区管理也越来越好,这一条街变得有序而整洁。
  在这样的环境中,五通社区依然保留着浓浓的烟火气。每天上午,徐素娥从家里走出门,没多远就能到七星景区锻炼;回来后,旁边有农贸市场和超市;如果不想做饭,附近的小店也能帮她解决一餐。
  刘坚也是五通社区的一位老居民,她说,五通社区地段很优越,想要散步的话,可以去公园或是去河边,空气特别好。近些年,社区里开了不少小店,很多年轻人来这里“打卡”。有空还可以过解放桥到对面的东西巷和正阳步行街逛逛,楼底下有公交车可以直接到达,别提有多方便了。
  如今的五通社区,道路平整,周围配套设施齐全,满足居民基本的生活需求,在居民的眼中看来,社区越来越宜居,让他们的生活松弛惬意。
社区用心为民 提升居民幸福感
  真正走进五通社区还会发现,这是一个有温度的社区。
  五通社区党委书记王凌芳说,五通社区党委秉承“用爱沟通,用心服务”的理念,在“了民需、聚民力、理民事、解民忧、凝民情”的“五步为民”工作法的基础上延伸,在具体实践中注入新内容,实现“党群互通、民需畅通、社企联通、智慧‘便’通、资源融通”的“睦邻新五通”,促进便民服务、平安建设、社会治理、共享品质的提升,增强社区群众归属感、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
  这些工作方法都落实在居民的日常生活中。比如,社区每季度都会邀请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四医院到社区开展义诊,每次义诊科目达十余项,除了常规检查,还申请到B超项目,受到居民欢迎。
  得知居民需要安装电单车充电桩,社区联系正规的充电桩安装公司,在符合条件的居民小区(临江路12号、漓东休闲小区、栖霞路保险公司宿舍小区)安装了充电桩。不仅如此,为调动居民使用安全充电装置,杜绝“飞线充电”行为,消除安全隐患,社区与安装公司沟通,将充电费用由1元充4小时调整至1元充5小时。
  于建萍和邓海平住在栖霞路24号的保险公司宿舍小区里,她们都感慨小区这两年的变化太大了。
  邓海平说,平时她不住在小区里,但小区改造之后,她经常回来。在改造过程中,社区听民声、尊民意,为大家申请老旧小区改造政策,积极为大家改善生活环境。如今,走进该小区,路面平整,还规划了停车位,居民自发打扫小区卫生。“以前小区‘脏乱差’,我总想着要不要搬走,现在我彻底打消了这个想法。”于建萍开心地说。
  而这只是社区用心为居民服务的一个缩影。了解到老旧巷道夜间昏暗,五通社区积极寻求党建共建单位市科技局的帮助,安装了6盏太阳能路灯,保证了居民夜间出行的安全;了解到老旧居民楼时常淤堵,使用社区服务群众专项经费约21万元完成东江路9号居民楼排污管道管井疏通改造、临江路240号居民楼化粪池排污管道改造等民生工程。
  王凌芳表示,随着睦邻“新五通”建设工作的逐步推进和持续深化,“民事民提、民事民议、开放包容、整洁宜居、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的居民区睦邻生活共同体在五通社区已经形成,社区用实际行动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

文化活动丰富 增强居民“邻”聚力
  居住环境美了,五通社区还为居民们组织了各种各样的活动,丰富居民们的生活。
  每年春节、端午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社区都会组织居民一起开展文娱活动。王凌芳介绍,今年是社区开展重阳节活动的第14个年头,今年重阳节,社区像往年一样组织老人们聚在一起,由辖区幼儿园孩子、民间文艺团队表演文艺节目。社区工作人员及志愿者还给老人们煮“长寿粉”,让老人们吃粉话家常,提升老人们的归属感和幸福感,在社区里营造尊老、爱老、孝老、助老的氛围。
  上周,五通社区残协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开展了爱心助残活动。社区部分残疾人居民及其家属受邀来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党员志愿者为他们讲解、宣传了秋冬季节需要注意的健康卫生科普知识,还手把手教他们制作“幸福小竹灯”。
  王凌芳说,社区期望通过组织各类精彩多样的活动,打破现代社会各家庭独来独往格局,建立融洽的邻里关系,打造邻里和谐的“稳定器”,共建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大家庭,将党建和民情民意有效结合起来,增强居民之间的“邻”聚力。

  记者周子琪 文/摄

下期预告
  在五通社区的街巷里,至今仍能寻觅到不少历史的痕迹。下期,主持人将带大家走到老居民的身边,了解五通社区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