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演出地点成功首演 得到观众热捧
《桂林有戏》:从漓江畔小剧场
到广西省立艺术馆
桂林晚报
2023年11月30日

一位外国友人买票感受桂林的戏剧文化。

剧场内座无虚席。

演员送上精彩演出。
近日,《桂林有戏》首登广西省立艺术馆,桂林戏剧文化精品与“中国第一个伟大戏剧建筑”相结合,受到了市民热捧。两天时间里,广西省立艺术馆内座无虚席,近千名观众感受桂林戏剧的正和雅、动与静。对于这次成功演出,我市文化部门也备受鼓舞,希望继续开展更多戏剧文化精品惠民演出,把桂林地方戏曲的文化魅力和保护传承的优秀成果展现给广大百姓。
近千名观众
感受桂林戏剧魅力
11月17日至18日晚,连续两天演出,让前去观看的市民沉浸在桂林地方戏曲文化的魅力中意犹未尽。典雅的舞台、精致的灯光、华丽的服装、青春的气息惊艳了所有人,展现了桂林戏剧之佳妙、文化之深韵。
这次演出有多受热捧?从此前的售票情况可见一斑。11月初,桂林市戏剧创作研究中心发布演出相关信息后,立刻受到广大市民关注。为了达到惠民效果,演出票价优惠至五折,一经开售就被戏迷们火速抢购。
连续两天的演出时间均为晚上8点。不过距离开场还有1个小时,广西省立艺术馆门口就陆续出现了观众。大家围聚在一起讨论戏剧、拍照留念。不少市民认为,广西省立艺术馆是抗战时期宣传文化和艺术教育主阵地,无数动人佳作与鲜活故事都在这里发生。因此,这次首演有着非凡意义。
两天的演出中,近千名观众沉浸式回溯桂林地方戏曲的发展历程,通过演员们的精湛表演,感知桂林非遗传承的文脉及魅力,聆听中华民族基因里世世代代对真、善、美的永恒呼唤。70多分钟的演出,叫好声迭起,掌声热烈持久。
市民王晶很喜欢彩调,这次专门和家人来看戏。他说,自己小时候经常接触桂林戏剧文化,逐渐喜欢上了。“《桂林有戏》绝对是我们桂林文化的顶级呈现,它能走进这座具有重要意义的剧场,让人感觉得到了升华。”与王晶一样,来现场看过演出的观众都称赞有加,纷纷发朋友圈分享。网友“四月”说,“《桂林有戏》历史感厚重,每一个节目都有浓浓的桂林味,演员们技艺精湛,舞台、灯光、音响、服装非常棒,希望桂林能举办更多这样的惠民演出。”
从厅堂版
走向剧场的“跨越”
《桂林有戏》演出涵盖桂剧、彩调、广西文场、桂林渔鼓四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以及桂林弹词、桂林大鼓、古典舞等多种艺术形式。既有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又有现代文化的碰撞与融合。这次在广西省立艺术馆的成功首演,让我市文化部门备受鼓舞,他们希望能让更多市民看到属于自己的戏剧文化精品,将桂林的地方戏剧文化魅力和保护传承的优秀成果展现出来。
演出当天,国家一级演员、桂剧传承人邓斐登台表演,他感触颇深。“广西省立艺术馆是抗战时期宣传文化和艺术教育的主要阵地,也是西南剧展的策源地。在这里演出,是一种传承和使命。”他认为,当经典民间艺术文化遇见悠久历史的文物建筑,是在诠释桂林文化的深刻内涵。
事实上,《桂林有戏》首登广西省立艺术馆,是从厅堂版走向文物剧场的一次跨越式进步,也是其发展中的缩影。
市委、市政府一直以来十分重视桂林文化的挖掘和推广,《桂林有戏》逐渐成为桂林的一张城市文化名片。2014年,市戏剧创作研究中心开始了历时三年的创作打磨。2017年初,《桂林有戏》成功首演,并在漓江畔的“桂林有戏”剧场驻场演出,成为中外政要、各方宾客来桂时必看的精品戏曲。2018年,《桂林有戏》升级打造出厅堂版。2019年受国家大剧院之邀,参与“艺海遗珠”非遗戏曲展演。
多年来,主创团队对桂林千年建城史、桂剧三百多年发展流变、数十部桂戏经典传统剧目进行了长时间的思考、整理与提炼,从中选取经过历史沉淀的桂林戏曲的精华加以集中呈现,在保留桂戏原汁原味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使传统戏曲更加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倾向。“除了内容上的不断生长,演出场地也在变化。”市戏剧创作研究中心党委书记李忠表示,从只能坐下百余人的漓江畔小剧场,到容纳近500人的广西省立艺术馆,就是为了让更多百姓市民享受戏剧艺术魅力所带来的精神熏陶,这正是“文化惠民”的意义所在。
精品在年轻人心中生根
近年来,随着“国潮”流行,越来越多年轻人热衷探寻民族根脉,重新发现传统文化魅力。在桂林,同样如此。这些既保留了传统又有创新的戏剧文化,正在逐渐受到年轻人热捧。
对于《桂林有戏》,多数年轻观众表示,最喜欢“贵妃”一角,“00后”青年演员范吉丹不仅扮相精美、端庄大气,细腻的表演更是令现场观众拍手称赞。还有不少大学生结伴前来观演。“我们想把这个经典的人物形象和戏曲元素结合到自己的毕业设计中,用数字化的方式记录和传播,让传统的戏曲被更多的年轻人看到和喜欢。”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数字媒体专业的小隆看完演出后兴奋不已。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戏剧,愿意走进剧场看戏,这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和认可。”演出当天,邓斐看到台下坐着不少年轻观众。他说,桂林戏剧文化近些年不断适应时代变化和年轻人的审美需求,在保留传统精华的基础上,加入了创新元素,意在打造更为青春时尚的表演形式,让传统文化更贴近青年群体,通过创新与融合让更多人认识到桂林戏剧文化的精品。
如今,《桂林有戏》既有桂戏中坚力量的倾情演绎,又有当下年轻一代演员的接续传承,洋溢着桂林戏曲最青春的姿态。未来他们还会继续开展戏剧文化精品惠民演出,并持续将戏剧文化带入校园、社区、景区等,走进市民游客生活中,展现桂林戏曲最美好、最具有魅力的部分,从而留住传统艺术的土壤,让古老的戏曲在现代观众心中生根萌芽,用文艺的形式讲好我们正在经历的新时代故事。
记者马翔 通讯员龙丹丹 余伍聪
(本版图片由桂林市戏剧创作研究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