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QQ空间

01版:头版

02版:逐梦新时代 青春更精彩

03版:读桂·关注

04版:读桂·社会

05版:读图

06版:专版

07版:读桂·热点

08版:国内关注

09版:聚焦中国

10版:深度国际

11版:深度国际

12版:燃情体育

13版:文娱关注

14版:读桂·闲情

15版:财经·彩票

16版:早上好

返回 2023年11月10日

创新“圈粉”年轻人 彩调期待更青春

桂林晚报      2023年11月10日     
  前段时间,一段临桂区第十六届彩调大赛的视频被网友传到社交平台,在视频中,台下有不少年轻观众。这一视频也引发了网友关于彩调观众年轻化趋势的讨论。这一观点得到了桂林市戏剧创作研究中心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彩调传承人秦志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彩调传承人唐睎的肯定。近年来,既保留传统又有创新的彩调,正逐渐成为年轻人表达自我、彰显个性的新途径。

  这些年轻人为何喜欢彩调?
  “只要一听到前奏,我就能知道这彩调的剧目是什么。”“80后”曾女士家住灵川县八里街聚福苑,父母是彩调资深戏迷,曾女士也逐渐喜欢上了彩调。经过这些年沉淀,她对彩调一些经典剧目了如指掌,如《王三打鸟》《刘三姐》《骂鸡》《三看亲》《娘送女》等等。曾女士特别喜欢彩调的腔调,觉得韵律感很强。
  “90后”市民王先生也很喜欢彩调。王先生说,他家住市区瓦窑西路二巷,他从小就喜欢跟爷爷去瓦窑口玩,那里经常有人扎堆唱彩调,有时还能看到两拨唱彩调的人对唱,类似说唱的“battle”,不同的是,彩调还结合了各种肢体动作和夸张的面部表情。
  彩调对唱很考验反应,如果反应慢了,就会被对方“唱”得面红耳赤。在这样的情况下,弱势的一方就会由另一个人上来接手,有“车轮战”的意思。
  这些年,一些流行歌曲也加入了戏剧的元素,如李玉刚的《新贵妃醉酒》、京剧版的《千里之外》等。关注桂林彩调的市民徐智军说:“彩调清新明快的腔调很上头,彩调听多了,说话都想用彩调的腔调唱出来。”他非常期待能有本地歌手能够用流行音乐加彩调唱腔进行创作。

  更符合年轻人口味的彩调
  还是彩调吗?

  秦志平和唐睎都认为,和其他戏曲一样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彩调的传统必须保留,然后才是在守正创新的基础上,对剧目创作、音乐唱腔、舞台美术、化妆、服装等方面进行创新,不断适应时代的变化和年轻人的口味。同时,也需要注入新的元素和创意,打造出更为时尚、动感的表演形式,让年轻观众更好地领略桂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两人给记者举了例子。
  2007年,为推进桂林地方戏曲文化的保护传承,桂林市戏剧创作研究中心着力打造文化品牌“桂林有戏”,遴选了《娘送女》这出剧,这出剧的唱词有868句,表演时长近3个小时,老一辈的戏迷观众非常喜欢。
  主创人员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先后改了十几稿,最终把868句唱词提炼缩减到55句,表演时长缩短到8分钟。在唱腔上也进行了创新,加入了“倒板浆”“快数”“鸡啄米”“梳妆腔”等唱腔,使得气氛更欢快,节奏更明快;在服装方面,主创人员设计出符合时代背景和人物特点的服装,让年轻观众更加深入地理解、感受剧情和人物形象;在化妆方面,通过运用现代化的化妆技术和技巧,将演员的面部表情和神态表现得更为生动和立体,增强年轻观众的观赏体验。
  2018年初,《桂林有戏》厅堂版在桂林成功首演,并于此后在“桂林有戏”剧场驻场演出了300多场,成为了各方宾客来到桂林时必看的精品演出。2019年,《桂林有戏》受国家大剧院之邀参加“艺海遗珠”非遗戏曲展演。
  新编大型彩调剧《一品油茶七品官》,由恭城瑶族自治县和桂林市戏剧创作研究中心联合创作出品,是一出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反腐倡廉大戏,以生动诙谐、载歌载舞的彩调艺术形式,讲述北宋恭城籍清官周渭廉洁奉公、勤政爱民的真实故事。该剧在音乐创作方面融入了广西文场和瑶族山歌的元素,使彩调音乐更加丰富多彩,展现出更加多样化的民族艺术魅力。在表现形式上,以载歌载舞的形式,把恭城油茶的制作过程艺术化地呈现在舞台上,呈现桂北地区淳朴浓厚的民风民情。
  2012年,该剧参加第八届广西剧展大型剧目展演荣获“桂花金奖”,并囊括了编、导、演、作曲、舞美等多个单项奖;2014年,由桂林市委宣传部选送参评广西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荣获“五个一工程”奖;2016年荣获第七届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

  年轻化助力彩调进一步传播
  “彩调观众年轻化,是推动彩调传播更大范围的重要力量。”秦志平说,近年来,彩调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关注和喜爱。通过培养年轻观众,让他们对彩调产生兴趣并积极参与,可以扩大彩调的受众群体,促进彩调的传播和推广。
  “年轻观众能够为彩调注入新的活力和创意,同时也能够影响更多人对彩调产生兴趣和关注。”唐睎说,年轻观众对彩调的创新和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他们思想观念、审美需求和文化背景与老一辈观众有所不同,他们能够为彩调带来新的创意和元素,推动彩调发展。这种创新和发展又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对彩调产生兴趣,进一步扩大彩调的受众群体。
  近年来,桂林市戏剧创作研究中心与桂林艺校联合办学,开设彩调专业课程,由彩调国家级、自治区级、市级传承人组成师资队伍,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小桂花班”学员。目前,“95后”、“00后”的年轻演员已经活跃在戏曲舞台上,通过常态化开展戏曲进校园、社区、村屯、景区景点和举办戏曲青年演员比赛等形式,为桂林彩调的传承和发展注入新的力量和活力。
  在秦志平、唐睎眼中,这些年轻演员非常勤奋,他们上午练习基本功,下午排演剧目,风雨无阻。在彩调传承人的“传帮带”中,认真钻研剧本,深入了解角色的人物性格、背景、情感变化等方面的特点,在塑造角色的形象和表现其内在特点方面力求精益求精,传承的剧目有《刘三姐》《五子图》《三看亲》《阿三戏公爷》等经典骨子老戏。同时,年轻演员也可以通过与老演员的合作和学习,互相启发、互相促进,推动彩调表演的创新和发展。    记者申艳 文
   图片由通讯员龙丹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