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市场监管局发布暑假消费提示
理性消费 安全出行 依法维权
桂林晚报
2023年08月08日
为了让家长和孩子们都能度过一个安全快乐的暑假,日前,桂林市市场监管局针对校外兴趣班、出行游玩以及未成年人消费等常见消费纠纷发布相关案例及消费提示。
谨慎选择课外培训
今年6月,市民唐女士在某武馆培训机构为孩子购买了3年的武术课程,缴纳费用7300元。课程中途,培训机构未提前告知家长就擅自更换了教练,且未达到合同中承诺的课次。唐女士要求培训机构取消剩余课程,并按照课程时长计算退还其剩余费用4034元。培训机构则认为唐女士的孩子在机构已经上了近一年的课程,需要扣除一年5600元的费用,双方为此争执不下。
监管部门提醒,选择培训服务时,家长应尽量与培训机构签订合同。签订合同时,要明确培训班的授课时间、内容、费用等细节,并将协商好的内容或培训机构的承诺写进合同;还要认真逐项查看合同条款,谨防培训机构利用格式条款,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
外出游玩要注意安全
今年5月,市民郭先生携家人外出旅游,在某酒店住宿的过程中,孩子在上下床的时候摔倒受伤,郭先生认为是酒店床垫与床架之间留有缝隙所致,要求酒店承担孩子在医院的检查费和治疗费共1000元。酒店方则认为床铺不存在安全隐患,孩子受伤是因为监护人未尽到监护责任,拒绝赔偿。
监管部门提醒,在旅游时,应当签订正规的旅游合同,在合同内明确出行时间、路线、出行方式、餐标、住宿酒店、游玩景点及门票、保险等内容,是否对小孩有优惠折扣或特殊照顾,还要明确退费条件、赔偿金额等相关事项。同时,家长要随时关注孩子的安全,提前给孩子普及安全方面的常识,避免孩子接触危险的地方或进行危险动作。
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
今年4月,市民于女士的孩子在一小学附近的某文具店购买了298元的盲盒,于女士认为商家存在诱导未成年购买盲盒的行为。
监管部门提醒,家长需引导未成年人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未成年人处于价值观正在建立的时期,缺乏足够的辨识能力和自控能力,往往容易对盲盒商品产生好奇,甚至是沉迷心理。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与孩子多交流沟通,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防止未成年人产生非理性消费和依赖性消费。同时,家长也要管理好自己的手机支付密码,尽量避免在游戏、社交软件中使用免密支付方式,以免孩子误点而产生不必要的财产损失。
记者周子琪 通讯员莫嘉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