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QQ空间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31

01版:头版

02版:读桂·关注

03版:读桂·关注

04版:厨房里的年俗(一)

05版:读桂·社会

06版:写给2035年的桂林(七)

07版:写给2035年的桂林(八)

08版:读桂·社会

09版:八桂热点

10版:国内关注

11版:聚焦中国

12版:聚焦中国

13版:深度国际

14版:文娱关注

15版:财经·彩票

16版:早上好

返回 2023年01月06日

全国综合枢纽城市
打开桂林交通大格局

桂林晚报      2023年01月06日     

  桂林市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桂林市中心城区客运枢纽总体布局示意图。(资料图片)

  李青云 记者林扬 摄
致信人 李青云
  李青云,高级工程师,桂林市交通运输局公路管理科科长,2002年北京科技大学毕业后进入桂林市交通运输系统工作至今,对桂林交通过去的发展情况、未来的规划方向了然于胸。

致2035年的桂林:
  身处2023年初的我,满怀期待给你写下这封信。现在的你正处于交通快速发展和“全面开花”的时代,相信2035年的你,必将结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这颗果实。

南向、北联、东融、西合
  交通运输是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交通强国,一直是中国的发展愿景,2035年的桂林应该也已经基本建成交通强市了。
  作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桂林拥有了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能先进、安全可靠的现代化高质量的综合立体交通网,“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全方位开放发展,航空、铁路、公路、水运形成了“四位一体”的新格局。
  2035年桂林的城市道路已经看不到所谓的“断头路”,建成了发达的“末梢网络”,合理的交通布局让整个城市在上下班高峰期都告别了拥堵。
  “交通+旅游”成为桂林交通最大的亮点,全世界的游客纷纷为这座世界级旅游城市便利的交通点赞。在中心城区,早已形成了“3主5辅”陆航枢纽,无论是航空枢纽还是公路、铁路枢纽,甚至水运枢纽都已经达到“世界级”的规模。
  综合客运枢纽内各种运输方式间换乘便捷、公共换乘设施完备,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与机场布局规划的衔接,不同综合客运枢纽间换乘次数不超过2次。
  依托优美的自然风光、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2035年桂林也拥有了一套品质优异、绿色生态、路景交融、标准规范、国际一流的特色旅游公路体系,旅游景区与骨干路网便捷连接,美丽的乡村公路为各个乡镇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2035年,桂林交通的“两个圈”将变成现实。一个是“全国123出行交通圈”,都市区1小时通勤、城市群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另一个是“123快货物流圈”,国内周边省市1天送达、国内主要物流枢纽城市2天送达、东盟国家主要物流枢纽城市3天送达。

从无到有 从疏到密
  过去十年,是桂林交通运输事业蓬勃发展的十年。党的十八大以来,桂林掀起交通建设大会战,修高速、建高铁、通航路,桂林交通发展按下快进键:“县县通高速,一小时经济圈”的交通格局基本实现;高铁从无到有,创造多个广西区内第一;全市铁路、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945.27亿元……
  十年前,在那个高铁还没有开通的年代,乘坐普通火车去南宁需要五六个小时,坐火车去周边省份的时间更长,如果抢不到卧铺票,需要在硬座上折腾二十几个小时才能到达北京。
  随着衡柳高铁和贵广高铁相继开通,高铁运营里程达420公里,占广西高铁通车里程近四分之一,完成桂林西站、桂林站站房改建,极大地改善了桂林铁路旅客出行环境,高铁成为桂林旅游的亮丽名片。如今从桂林坐高铁到贵阳、广州、南宁,最快两个半小时就能到达。
  公路方面成绩喜人,桂林市公路总里程由2012年的1.14万公里增加到2021年的1.69万公里,增加5500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779公里,比2012年增加430公里;普通国省干线通车里程达到2070公里,二级以上比重达74%。
  十年前,不少乡村道路都是泥巴路,很多村是不通车的,我们去这些地方调研时需要翻山越岭徒步,有时候一走半天就过去了,村民出村都不方便,更别说经济作物运输了。
  如今,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1.22万公里,全市134个乡镇、1654个建制村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建制村通畅率达100%、通客车率达100%,全市134个乡镇全部实现通二级(或三级)公路,完善了贫困地区的交通设施,畅通了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的通道,改善了出行条件,为农村地区发展、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了坚强保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桂林交通建设未来可期
  落实“十四五”规划,是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的第一步。桂林交通在“十三五”期间与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短板,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
  航空发展相对缓慢;铁路路网不够完善、速度等级低、站点多而分散、缺少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公路密度和普通国省道二级以上公路占比均低于自治区水平,与毗邻的贵州、湖南等区域出省通道仍存在断头,部分国道仍穿城而过,造成交通拥堵,农村公路高质量发展任务依然艰巨,技术等级、铺装水平较低;水路基础设施建设严重落后尚未改善,境内航道等级较低,船闸通过能力小。
  “十四五”期间,大家都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奋力把这些问题解决。
  “十四五”期间,桂林的航空、铁路、水路将迎来“扩网”,各个交通枢纽也在规划、选址、建设中。在我熟悉的公路领域,“十四五”期间预计投资约1900亿元,其中高速公路占到1667.94亿元;普通公路方面将打通干线公路断头路;农村公路方面将打造更多美丽乡村公路,打通通村公路“最后一公里”。
  要做好世界级旅游城市的交通支撑,旅游公路建设也是“十四五”期间的重点,桂林将以交通强区试点为抓手,以全域旅游为发展理念,以创新发展为驱动,以《桂林市旅游公路发展规划纲要》为引领,以《旅游公路设计指南》为标准,统筹公路资源和文化旅游资源,打造品质优异、绿色生态、路景交融、标准规范、国际一流的特色旅游公路体系。
  交通是城市形象的名片,是经济发展的纽带,是民生幸福的重要注脚。作为交通系统的一份子,我和同事们也将继续全力投身于桂林交通领域中,相信2035年桂林交通的那张“蓝图”,将会一步一步成为现实。
                                             2023年1月
  记者林扬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