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秀芬入选
2024“中国非遗年度人物”候选人
桂林日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5年05月15日 来源:桂林日报
陈秀芬、诸葛济表演的文场戏《双下山》(1986)。 (图片来源:桂林非遗公众号)
本报讯(记者韦莎妮娜)日前,2024“中国非遗年度人物”100位候选人名单出炉。我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广西文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陈秀芬名列其中。
桂林有山,桂林有水,桂林更有戏。“散发着泥土芳香”的彩调、清丽婉转的文场、名动四方的桂林渔鼓和零零落……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扎根在桂林这方灵秀土地上的人们把生活和劳动唱成了歌,在方寸舞台间演绎悲欢离合,也将“无戏不桂林”诠释得淋漓尽致。
诞生于清代中叶的广西文场历史已经超过200年。它盛行于桂北官话地区,在桂林、柳州、宜山尤为流行。因为脱胎于江浙民间小调,文场的唱词秀丽端庄,很有书卷气,曲调清新雅致、婉转流畅。按照唱腔分,文场有大调和小调,大调有“越调、丝弦、南词、滩簧”等“四大调”,小调有“叠断桥、剪剪花、寄生草”等近50首。经过多年的传唱,文场的经典曲目有《琵琶记》《西厢记》《红楼梦》等10余种成套唱本,《双下山》《王婆骂鸡》等60余种单出唱本和《武二探兄》《贵妃醉酒》等近百个段子。
2008年,广西文场成功跻身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陈秀芬是著名文场大师王仁和与刘玉英的嫡传弟子,曾向桂剧名家杜宝华学习形体与基本功,是第一代把文场清唱搬上舞台的专业演员。从年少从艺到在舞台上大放异彩,陈秀芬用半个世纪的光阴诠释了文场是“一生挚爱”。1959年,陈秀芬考入桂林市文场戏曲训练班,毕业后被分配到桂林市曲艺队,因表演《陈姑追舟》中的陈妙常而崭露头角。后表演经历一度中断,到百货公司文体柜卖文具用品,1972年重回曲艺队。在陈秀芬的演艺生涯中,她成功塑造了《西厢记》中的红娘、《王老虎抢亲》中的王夫人、《五娘上京》中的赵五娘等经典角色,生动地诠释了文场“十支小调九支情”的内涵。
陈秀芬精通广西文场所有大小调、唱腔曲牌及“一人多角”“四功五法”的表演技巧,而且她退而不休,将自己毕生所学口传心授给徒弟们。如今,她的入门弟子已经成为文场传承的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