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情深
桂林日报
2025年06月02日
□陈瑞霞
母亲越发衰老了。她的眼眸不再清澈,变得浑浊而黯淡,面部的神情也失去了往昔的灵动。端碗时,双手微微颤抖,恰似寒风中摇摇欲坠的枯枝。每当看到这一幕,我的目光就会不自觉地移开,生怕那只碗从她手中滑落,因为我知道,倘若碗摔落,我的心也会随之破碎,化作满地泪水。
她不再是那个不知疲倦,整日在房前屋后忙碌穿梭,用笑容驱散生活阴霾的母亲;也不再是在平淡岁月里,凭借巧思为我们变出花样美食的巧手厨娘。记得小时候,她常常得意地将抢购来的漂亮花布展示给邻家婶子大娘,眼中满是欣喜。每当想象用这些花布为孩子们缝制新年衣服时,她的眼睛都会眯成弯弯的月牙,笑意从眼角溢出。
那个曾用红绫绿绸,在我头上精心扎出漂亮蝴蝶结,引领我探索多彩世界的母亲,如今行动迟缓,眼神昏花,已站在黄昏的边缘。我不知该怀着怎样的心情,去重温她曾经的美丽。
曾记得,在树间柳荫下,我和母亲并肩而坐。那时,我高考落榜,心情低落,仿佛置身于黑暗之中,找不到前行的方向。母亲,这位没接受过多少文化教育的普通女性,却用质朴而有力的话语,点亮了我心中的希望。那时,她的声音并不响亮,却充满力量,每一个字都如同重锤,敲开我心中的迷茫:“没啥大不了的,谁还不遇个坎儿?”母亲往我身边凑了凑,粗糙的手掌轻轻拍着我后背,“你看咱后山上的树,遭了雪压弯了腰,开春儿不也往上蹿?别怕,咱从头再来。”她熨帖的字字句句直达我的心底。我转过身,泪水夺眶而出。那一刻,我感受到了母亲给予我精神上的强大力量,仿佛头顶有了一片明亮的天空,支撑着我鼓起勇气,踏上复读之路。
平日里,母亲还总用实际行动向我传递做人的道理。邻居家遭遇困难,母亲毫不犹豫地拿出自家并不充裕的物资送去帮助。她用无声的行动告诉我,在别人需要帮助时,应当伸出援手,善良待人。不管生活多么艰难,母亲在和他人相处时,始终真诚相待,从不口不对心。她不懂什么是启蒙教育,可她的真诚与善良,如同种子,在我心中生根发芽,让我坚信“先做人,后做学问”这一简单而永恒的道理。
母亲变老了,不知是我们成长的脚步太快,还是岁月太过于匆匆,将她赶到时光的角落,让她的年华蒙上灰尘,渐渐褪色。令人欣慰的是,她的爱滋养了我们的成长,让我们能像百灵鸟一样,在人生的春天里放声歌唱。母亲就像默默退潮的大海,用自己的方式引领我们真诚坦荡地走向平凡人生。
假若人的一生只能许一个愿,我会毫不犹豫选择:用自己的一切,换回她失去的光彩;用时光的手,剥去层层累积的年轮,让她不再苍老。可我明白,这不过是一纸无法兑现的空头支票,又怎能为这慈母深情买单?
羔羊跪乳。我不想为她轻捋华发,不想惊扰她呆坐时的痴梦,只想静静地凝视着她,如同往昔一样,捕捉每一个美好的瞬间,将她的身影深深烙印在我的心间,永生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