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齿:口腔里的“叛逆少年”,该留还是该拔?
□钟婷婷(桂林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桂林日报
2025年05月23日
大家好,我是和牙齿打交道多年的口腔护士小美。今天要带大家认识一位口腔里的“特殊住客”——智齿。它就像青春期的少年,总爱搞事情,让人又爱又恨。准备好开启这段奇妙的口腔探索之旅了吗?
第一章:智齿的“身份档案”
智齿本名第三磨牙,是人类最后萌出的恒牙,从正中的门牙往里数,刚好是第八颗牙齿。那为啥它叫“智齿”呢?这跟它“叛逆”萌出的时间有关。一般来说,智齿会在18到25岁这个阶段冒头,这个年龄正好对应心智成熟的阶段,“智齿”之名由此而来。每人口腔一般有4颗智齿,不过呢,智齿的生长很有个性,个体差异特别大。正常情况下,应该上下左右对称长四颗,可有的人就少于四颗,甚至有些人可能天生缺少这个“家庭成员”。萌出的年龄跨度也大得很,有的人20岁之前智齿就长全了,有的人到四五十岁才开始长,还有人一辈子都不见智齿的踪影,这些其实都属于正常现象。
第二章:智齿的“百变面孔”
· 模范型:正位萌出,咬合正常(堪称智齿界的“三好学生”)
· 叛逆型:横着长、倒着长、斜着长(专业术语叫“阻生智齿”)
· 潜伏型:藏在牙龈里“按兵不动”
· 双面型:时而发炎作乱,时而静如处子
第三章:危险信号预警
· 牙龈红肿热痛:像含了个“小火球”
· 张口受限:仿佛被无形的手拉住了下巴
· 邻牙遭殃:被顶出“蛀牙黑洞”
· 脸颊肿胀:变身“仓鼠脸”
· 口腔异味:像随身携带“生化武器”
当出现以上这些情况,说明智齿在“搞事情”,请尽快到专业正规的口腔医疗机构找我们的小帅、小美们。
第四章:智齿管理指南
建议保留的情况:
· 完全萌出且位置端正
· 完全埋伏,无症状
· 与对颌牙形成良好咬合
· 正畸治疗需要的“战略储备”
建议拔除的情况:
· 反复发炎的“纵火犯”
· 导致邻牙蛀坏的“破坏王”
· 形成囊肿的“定时炸弹”
· 正畸路上的“绊脚石”
第五章:拔牙前后须知
术前准备:
· 避开生理期、急性炎症期;
· 使用抗凝药物、高血压等特殊患者请向医生说明情况;
· 请吃饱喝足:避免打麻药后易出现低血糖,术后2小时禁食。
术后护理:
· 咬棉球30分钟,口水正常咽下,别当“好奇宝宝”总吐口水;
· 拔牙当日不可刷牙,禁止“咕噜咕噜”漱口表演,次日可刷牙;
· 24小时内冰敷变“冰美人”;
· 术后两小时禁食;
· 首日请召唤“柔软食物军团”,如温凉粥、鸡蛋羹等,可召唤冰激凌战士,切记避开“高温刺客”和“坚硬骑士”。
最后,恭喜完成“智齿搬家”任务!
冷知识彩蛋:
· 古人因粗糙饮食磨耗牙齿,智齿是重要的“替补队员”
· 现代人颌骨变小,智齿成了无家可归的“流浪汉”
· 拔智齿瘦脸?这个传言比童话还不靠谱!
· 远古人类最多可有12颗臼齿,我们是进化中的“精简版”
护牙小贴士:
建议20岁左右拍摄全景片给智齿“办身份证”,早发现早干预!记住:智齿不是洪水猛兽,定期检查、科学对待,让我们与这位“叛逆少年”和平共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