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起相知相亲的桥梁
——习近平主席书信外交传递温暖情谊
桂林日报
2024年12月26日
(上接第一版)
“推动南南合作不断深入”
这一年,习近平主席通过书信外交激励现代化建设的“同路人”,携手促进全球南方共同发展。
12月12日,习近平主席向“2024从都国际论坛”致贺信强调,中国愿同各国一道,秉持“同球共济”精神,坚持公平正义,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坚持合作共赢,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坚持包容互鉴,推动人类文明取得新进步。
论坛嘉宾、波黑塞族共和国前总理姆拉登·伊万尼奇说:“习近平主席的贺信明确传递出促进多边合作的积极信号,受到广泛欢迎。”
“在世界百年变局中逐梦现代化,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是全球南方国家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也是全球南方媒体智库面临的共同时代课题。”11月11日,习近平主席向在巴西圣保罗举行的“全球南方”媒体智库高端论坛致贺信。
参加论坛的巴西伯南布哥州记者协会主席穆西奥·阿吉亚尔说,每次回顾习近平主席的贺信内容,自己都有新的感悟。“正如习近平主席倡导的那样,在全球南方相互尊重、共同逐梦现代化的道路上,媒体必须团结起来发出响亮的‘南方声音’,助力全球实现和平、公正发展。”
11月访问巴西前夕,习近平主席复信巴西各界友好人士,鼓励他们继续为中巴友好事业贡献力量。巴西圣保罗州坎皮纳斯市前副市长恩里克·特谢拉就是这些友好人士中的一员。他告诉记者:“习主席的复信不仅是对我们的鼓励,更是对巴西和中国友谊薪火相传的肯定。”
特谢拉的父母都曾到访中国,对“深厚的中国文化、热情好客的中国人民”印象深刻。特谢拉本人在担任坎皮纳斯市副市长期间多次访华,到访过福州、深圳等地,见证两国地方交流合作不断深化。他认为,巴西和中国作为全球南方的重要成员,“在农业、科技、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合作不仅能造福两国人民,还将为全球南方国家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推动南南合作不断深入”。
8月27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召开前,习近平主席复信非洲50国学者。“习主席鼓励我们更加深入研究探索全球南方国家发展道路,这既是重要的启发,也是极大的鼓舞,为全球南方实现共同发展目标注入动力。”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汉弗莱·莫西告诉记者。
参与致信习近平主席的喀麦隆中国文化中心创始人罗德里格·塔灵认为,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是中非友谊与合作“新的里程碑”,“期待非洲能在全球南方声势的壮大中扮演更重要角色”。
“需要持续培育这种希望”
这一年,习近平主席的温暖鼓励,让友谊和希望的种子在年青一代心中扎根。
“明年4月,我们将应邀带领40名阿联酋学生去中国研学。他们已经迫不及待想要去体验中国文化。”阿联酋中文教学“百校项目”执行负责人法蒂玛·艾哈迈德·巴斯塔基近日高兴地告诉记者。
今年,“百校项目”示范校哈姆丹学校和亚斯学校40名中小学生代表分别用中文致信习近平主席,表达对中国文化的向往和热爱,立志做中阿友好的使者。习近平主席的复信亲切温暖:“我读了你们每个人的信”“欢迎你们来中国看熊猫、登长城,长大后到中国读大学”“也欢迎更多的阿联酋青少年学习中文、了解中国,同中国的青少年交流交心、互学互鉴”。
“百校项目”的老师们说,习近平主席的鼓励让师生和家长都倍感自豪,孩子们学习中文的热情更加高涨,“还有更多学生踊跃加入‘百校项目’,立志未来去中国留学”。
推动民间友好事业离不开青春力量。习近平主席对青年与未来的重视,让美国肯恩大学校长拉蒙·雷波列特深切共鸣。
今年,雷波列特致信习近平主席,介绍温州肯恩大学合作办学情况及成果。“习近平主席鼓励两国高校加强交流合作,搭建更多桥梁,这让我深感认同。”雷波列特告诉记者,肯恩大学师生受到鼓励,更加积极地参与对华交流活动。不久前,该校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学术代表团在温州参加了学术会议。
“我希望美国学生能把握机会,深入体验丰富多彩又充满活力的中国文化,在交流中拓展视野,为促进美中友好打下基础。”雷波列特说。
“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中美关系的未来在青年。”6月24日,习近平主席向2024年“鼓岭缘”中美青年交流周致贺信,鼓励两国青年“深入交流、增进友谊,相知相亲、携手同行”。
美国“鼓岭之友”召集人穆言灵说,习近平主席始终鼓励两国青年积极传承美中人民友谊、携手促进合作,“这非常重要”。前不久,她在纽约州的艾尔弗雷德大学向学生们讲述了传承美中人民友谊的鼓岭故事,许多学生深受感动,纷纷表示希望参与习近平主席提出的5年邀请5万名美国青少年赴华交流学习计划。
“当今世界面临诸多困境,但鼓岭情谊的传承带给我们希望,我们需要持续培育这种希望。”穆言灵说。
鱼雁不绝,笺暖情长。2024年,习近平主席通过书信外交以友为桥、以心相交,字里行间的真诚汇聚起人民友好的涓涓细流,为国与国关系健康发展夯实民意根基,为推进人类和平和发展事业凝聚共识、汇集力量。
(新华社北京12月25日电)